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宝博体育科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2023-06-09 04:19:51 浏览:

  宝博体育初夏时节,广袤的成都平原完成了小春作物收割和大春作物栽插。两季相交之际,田地里一片忙碌的景象。

  从4月底开始,由南向北,成都启动56.5万亩小麦抢收,至5月底全面完成。盘点小春收成,是个丰收季——

  在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小麦新品种蜀麦1868百亩连片实收亩产达516.9公斤,创成都平原新高;蜀麦133实收亩产达608.7公斤,创成都市小麦最高单产。

  在邛崃市千亩科技示范区,优良品种川麦104实收测产平均亩产528.1公斤,对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7%。

  在大邑县安仁镇新华社区的全省首个“无人农场”,经测算平均每亩节约劳动力成本30%以上,农民增收超过40%。

  “小春抓钱,大春抓粮”。春末夏初,成都大春粮食作物“抢种”有序推进。今年成都大力推行水稻叠盘暗化催芽、旱育秧、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等新技术,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全市秧田病害面积明显低于往年,整体出苗率高,叶色正常,苗健苗壮。粮食作物预计播栽面积475万亩以上。

  种业开路、科技提升,“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多地传来丰收增产的好消息。自去年8月启动“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以来,按照“十化同步”标准,全域提升打造“一带十五园百片”核心区,成都推进快速、稳健。

  5月23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全市粮食收储对接会,从会上传来消息:今年,科技示范带动小春粮油增产效果明显。在成都市“一带十五园百片”核心区布局的千亩科技示范区、百亩科技攻关片测产结果良好,预计全市2023年小麦单产较上年增加10%。小麦收购顺畅,没有出现滞销积压现象。

  2020年、2021年,成都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两年实现增长,扭转了10余年来逐年下降的趋势,实现了“口粮基本自给”。

  去年7月,成都市出台《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加上之前出台的“防止耕地撂荒的十条措施”“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的十条措施”“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深化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等配套文件,形成了推进“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的顶层设计。

  守住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成都设立市和区(市)县两级总田长和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田长,构建耕地保护监管网络。全面启动成都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准确掌握全市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今年,成都将腾退果木种植粮食面积共7.1万亩,推广粮经间作套种模式20万亩。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成都将新增高标准农田33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6.2万亩,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为高标准农田。借用园区发展思路,在空间上布局“一带十五园百片”,发展“天府良田”,至2025年,成都市耕地面积75%以上区域将建成“十化同步”的“天府粮仓”核心区。至2024年末,成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产量230万吨以上,油菜、蔬菜面积分别稳定在170万亩宝博体育、260万亩以上。

  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建设种业强市。成都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速建设天府现代种业园和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联合组建四川现代种业创新研究院,引培“育繁推一体化”链主企业和重点链属企业20个以上。启动制种基地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确保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推进农业机械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行动。

  广泛选拔各类人才,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自从2012年成都市启动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以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一直是成都农业人才专业化培养的目标。成都把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人员全部纳入培育选拔范围,以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开展需求摸底,集中培养与分段培训相结合,广泛选拔各类人才。计划到2025年,提升建设优质培训(实训)基地100个以上,每年培训10万人次以上。支持农业职业经理人申报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2025年培育“头雁”1000人以上。届时,培育打造出一支以5万名农业职业经理人为引领、拥有40万人以上规模的高素质农民人才方阵。

  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实施,全方位投入“天府粮仓”建设——由成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11个市级部门、23个区(市)县、6家科研院所、3大通信运营商、3家平台公司共同参加、协调联动,全环节、全链条、全要素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拥有超2100万人口的成都采用了创新性做法,在中心城区环城生态公园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内及周边七大楔形区域打造的“一带”——环城生态公园十万亩粮油产业带,让“稻田是湿地,菜地也是风景”。

  6月2日,以“好种子,蓉易见”为主题,第九届成都种业博览会开幕。位于彭州市的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项目在开幕式上进行推介,这个立足于“塑造种质芯片优势”的国家区域蔬菜种业创新基地,即将在今年11月中国·四川(彭州)国际蔬菜博览会举办前投入使用,聚力打造10万亩蔬菜良种繁育基地核心示范区,助力西部地区蔬菜保供主阵地建设。

  今年4月,成都市新发布建圈强链28条重点产业链清单,现代种业和都市农业跻身其中。攻关种业芯片,成都以天府现代种业园和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总部区“双核”为驱动,以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津天府农博园、蒲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多点为支撑,健全完善的“核心+基地+网络”科创体系,加快构建种业发展格局。目前成都已建成西南最大的育种科研基地。

  5月23日至25日,第二届垂直农业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与成都市共建的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专家学者们参观了垂直农业大楼、育种加速重点实验室和屋顶农场等,对都市农业蓬勃的创新发展给予好评。

  3月9日,2023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在邛崃市举行。本次开工项目共26个,总投资87.4亿元。今年4月,总投资114亿元的12个“天府粮仓”重大项目在成都市新都区集中签约,包括高标准农业生产基地、种业科研、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数字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服务等种类,几乎涵盖了都市农业全产业链。5月1日,成都市新都区正式施行推动林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从特色小店到区域总部都可给予扶持,扶持资金从5万元至100万元不等,扶持期为5年,希望以此大力推动都市农业发展。

  种业振兴,都市农业,这是成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两大轮子”,在产业建圈强链的牵引中,牢牢把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科技为助力,充分发挥17个涉农区(市)县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成都东部新区统筹推进“1+8”粮食产业园区(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8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布局,奋力打造“天府粮仓”东部丘区样板。今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4万亩、改造提升0.9万亩。

  成都市郫都区探索村集体搭建平台、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农用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降低土地租金、农资、人工“三大成本”,目前,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覆盖率达95.07%,人工成本亩均降低约200元。在安德街道规划建设豆瓣农庄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片,通过村集体搭建土地流转协商平台,引导种植大户、村民建立土地流转收益机制,流转价格从2200元/亩下降至800元—1200元/亩,940亩示范片三项综合成本每亩下降超过1200元。

  今年,金堂县油菜种植面积27.12万亩,其中“天府菜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面积10万亩。通过示范项目创建,推广“双低两高”油菜品种,提升菜籽油品质,平均每亩节本增效150元以上,项目区农户满意度超过90%,大力推动了全县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成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88.77万亩,有效带动成都连续三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今年,成都又将新增33万亩高标准农田,使总面积达到421.77万亩。成都“一带十五园百片”现代粮经产业蓝图中,高标准农田占比将超过90%。

  种田成本下降超过10%、每亩增产增收超过10%——两项叠加,高标准农田为种植户带来的收益增长超过20%。“藏粮于地”于成都而言,首先是“高标准农田+土地规模经营”,这是都市农业的优选路径,也为成都绘就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画卷创造了条件。

  藏粮于技,科技提升,“粮田”为“粮用”,成都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水平大力提升。

  位于新津区天府农博园内的张河村,在完成田网、路网、渠网畅通的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后,依托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团队,引进多种智慧农机及设备设施,打造成都首套定制式全程智能化农机作业系统。

  在大邑县安仁镇新华社区,面积300亩的全省首个“无人农场”实行小麦、水稻轮作,耕种管收全过程实现少人化和无人化,修建农业机械库,实现了由拖拉机、收割机、运粮车等机械完成的无人化作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作为项目指导,带动该基地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彭州今年启动建设3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在累计建成的31.68万亩高标准农田中,同步推动“天府粮仓”数字农业示范区建设——搭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等大数据平台,推动5G、北斗导航、遥感和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并联合省内高校院所,建立农情监测、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等数字化体系。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对于成都而言,“天府粮仓”的建设是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使成都平原的土地产出效率日益提升。

  大春作物插栽时分,在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一台5G智能插秧机一天能插60亩秧苗,相当于50个人一天的作业量。

  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崇州,农机化率、信息化水平分别达到95%、91%,获评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

  作为粮食主产区,崇州将农业机械化推广之法称为“良机”,把“农业共营制”称为“良法”,率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五良”融合机制——良机、良法、良种、良田、良制,又继而催生出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使崇州粮油生产实现了“粮头食尾”“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构架。

  “五良”融合机制,既贯穿于大邑的全省首个“无人农场”,又运用在邛崃市千亩科技示范区,已在成都高标准农田全面推广,也在全省15个示范县(市、区)进行试点。

  结合推进“五良”融合,成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依托在蓉科研院校(所),采取“园区+科研院校(所)+新型经营主体”方式,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粮油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

  去年以来,成都市政府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签订了《共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创新链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学科、人才、科研的优势,协调配置超大城市创新资源要素,共创成都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这些科研院校(所)分别与有关区(市)县签订《共建“天府粮仓”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将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粮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计划实施2023年度技术创新研发项目30个、成果转化示范项目8个。

  为了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今年以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省、市、县、村四级农技人员共758名、组建17支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下设165支服务小队),农业科技服务团队将同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紧密配合,下沉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重点培养乡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2023年,计划开展技术创新30项以上,打造科技示范基地17个以上。

  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构建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四梁八柱,抓关键环节、抓要素保障、抓协同创新,这一年,建设“天府粮仓”,成都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务实稳健,颇有成效。(文弦 图片除署名外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谌贻琴调研成都大运会筹办工作 强调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赛会筹办各项工作 确保大运会圆满成功举办

  成都—中亚新通道(中吉乌铁公联运)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首发 成都货物至中亚 渠道更多效率更高

  初夏时节,广袤的成都平原完成了小春作物收割和大春作物栽插。两季相交之际宝博体育,田地里一片忙碌的景象。

  初夏时节,广袤的成都平原完成了小春作物收割和大春作物栽插。两季相交之际,田地里一片忙碌的景象。

  从4月底开始,由南向北,成都启动56.5万亩小麦抢收,至5月底全面完成。盘点小春收成,是个丰收季——

  在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小麦新品种蜀麦1868百亩连片实收亩产达516.9公斤,创成都平原新高;蜀麦133实收亩产达608.7公斤,创成都市小麦最高单产。

  在邛崃市千亩科技示范区,优良品种川麦104实收测产平均亩产528.1公斤,对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7%。

  在大邑县安仁镇新华社区的全省首个“无人农场”,经测算平均每亩节约劳动力成本30%以上,农民增收超过40%。

  “小春抓钱,大春抓粮”。春末夏初,成都大春粮食作物“抢种”有序推进。今年成都大力推行水稻叠盘暗化催芽、旱育秧、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等新技术,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全市秧田病害面积明显低于往年,整体出苗率高,叶色正常,苗健苗壮。粮食作物预计播栽面积475万亩以上。

  种业开路、科技提升,“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多地传来丰收增产的好消息。自去年8月启动“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以来,按照“十化同步”标准,全域提升打造“一带十五园百片”核心区,成都推进快速、稳健。

  5月23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全市粮食收储对接会,从会上传来消息:今年,科技示范带动小春粮油增产效果明显。在成都市“一带十五园百片”核心区布局的千亩科技示范区、百亩科技攻关片测产结果良好,预计全市2023年小麦单产较上年增加10%。小麦收购顺畅,没有出现滞销积压现象。

  2020年、2021年,成都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两年实现增长,扭转了10余年来逐年下降的趋势,实现了“口粮基本自给”。

  去年7月,成都市出台《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加上之前出台的“防止耕地撂荒的十条措施”“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的十条措施”“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深化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等配套文件,形成了推进“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的顶层设计。

  守住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成都设立市和区(市)县两级总田长和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田长宝博体育,构建耕地保护监管网络。全面启动成都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准确掌握全市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今年,成都将腾退果木种植粮食面积共7.1万亩,推广粮经间作套种模式20万亩。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成都将新增高标准农田33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6.2万亩,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为高标准农田。借用园区发展思路,在空间上布局“一带十五园百片”,发展“天府良田”,至2025年,成都市耕地面积75%以上区域将建成“十化同步”的“天府粮仓”核心区。至2024年末,成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产量230万吨以上,油菜、蔬菜面积分别稳定在170万亩、260万亩以上。

  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建设种业强市。成都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速建设天府现代种业园和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联合组建四川现代种业创新研究院,引培“育繁推一体化”链主企业和重点链属企业20个以上。启动制种基地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确保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推进农业机械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行动。

  广泛选拔各类人才,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自从2012年成都市启动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以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一直是成都农业人才专业化培养的目标。成都把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人员全部纳入培育选拔范围,以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开展需求摸底,集中培养与分段培训相结合,广泛选拔各类人才。计划到2025年,提升建设优质培训(实训)基地100个以上,每年培训10万人次以上。支持农业职业经理人申报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2025年培育“头雁”1000人以上。届时,培育打造出一支以5万名农业职业经理人为引领、拥有40万人以上规模的高素质农民人才方阵。

  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实施,全方位投入“天府粮仓”建设——由成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11个市级部门、23个区(市)县、6家科研院所、3大通信运营商、3家平台公司共同参加、协调联动,全环节、全链条、全要素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拥有超2100万人口的成都采用了创新性做法,在中心城区环城生态公园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内及周边七大楔形区域打造的“一带”——环城生态公园十万亩粮油产业带,让“稻田是湿地,菜地也是风景”。

  6月2日,以“好种子,蓉易见”为主题,第九届成都种业博览会开幕。位于彭州市的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项目在开幕式上进行推介,这个立足于“塑造种质芯片优势”的国家区域蔬菜种业创新基地,即将在今年11月中国·四川(彭州)国际蔬菜博览会举办前投入使用,聚力打造10万亩蔬菜良种繁育基地核心示范区,助力西部地区蔬菜保供主阵地建设。

  今年4月,成都市新发布建圈强链28条重点产业链清单,现代种业和都市农业跻身其中。攻关种业芯片,成都以天府现代种业园和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总部区“双核”为驱动,以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津天府农博园、蒲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多点为支撑,健全完善的“核心+基地+网络”科创体系,加快构建种业发展格局。目前成都已建成西南最大的育种科研基地。

  5月23日至25日,第二届垂直农业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与成都市共建的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专家学者们参观了垂直农业大楼、育种加速重点实验室和屋顶农场等,对都市农业蓬勃的创新发展给予好评。

  3月9日,2023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在邛崃市举行。本次开工项目共26个,总投资87.4亿元。今年4月,总投资114亿元的12个“天府粮仓”重大项目在成都市新都区集中签约,包括高标准农业生产基地、种业科研、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数字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服务等种类,几乎涵盖了都市农业全产业链。5月1日,成都市新都区正式施行推动林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从特色小店到区域总部都可给予扶持,扶持资金从5万元至100万元不等,扶持期为5年,希望以此大力推动都市农业发展。

  种业振兴,都市农业,这是成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两大轮子”,在产业建圈强链的牵引中,牢牢把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科技为助力,充分发挥17个涉农区(市)县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成都东部新区统筹推进“1+8”粮食产业园区(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8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布局,奋力打造“天府粮仓”东部丘区样板。今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4万亩、改造提升0.9万亩。

  成都市郫都区探索村集体搭建平台、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农用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降低土地租金、农资、人工“三大成本”,目前,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覆盖率达95.07%,人工成本亩均降低约200元。在安德街道规划建设豆瓣农庄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片,通过村集体搭建土地流转协商平台宝博体育,引导种植大户、村民建立土地流转收益机制,流转价格从2200元/亩下降至800元—1200元/亩,940亩示范片三项综合成本每亩下降超过1200元。

  今年,金堂县油菜种植面积27.12万亩,其中“天府菜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面积10万亩。通过示范项目创建,推广“双低两高”油菜品种,提升菜籽油品质,平均每亩节本增效150元以上,项目区农户满意度超过90%,大力推动了全县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成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88.77万亩,有效带动成都连续三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今年,成都又将新增33万亩高标准农田,使总面积达到421.77万亩。成都“一带十五园百片”现代粮经产业蓝图中,高标准农田占比将超过90%。

  种田成本下降超过10%、每亩增产增收超过10%——两项叠加,高标准农田为种植户带来的收益增长超过20%。“藏粮于地”于成都而言,首先是“高标准农田+土地规模经营”,这是都市农业的优选路径,也为成都绘就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画卷创造了条件。

  藏粮于技,科技提升,“粮田”为“粮用”,成都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水平大力提升。

  位于新津区天府农博园内的张河村,在完成田网、路网、渠网畅通的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后,依托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团队,引进多种智慧农机及设备设施,打造成都首套定制式全程智能化农机作业系统。

  在大邑县安仁镇新华社区,面积300亩的全省首个“无人农场”实行小麦、水稻轮作,耕种管收全过程实现少人化和无人化,修建农业机械库,实现了由拖拉机、收割机、运粮车等机械完成的无人化作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作为项目指导,带动该基地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彭州今年启动建设3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在累计建成的31.68万亩高标准农田中,同步推动“天府粮仓”数字农业示范区建设——搭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等大数据平台,推动5G、北斗导航、遥感和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并联合省内高校院所,建立农情监测、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等数字化体系。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对于成都而言,“天府粮仓”的建设是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使成都平原的土地产出效率日益提升。

  大春作物插栽时分,在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一台5G智能插秧机一天能插60亩秧苗,相当于50个人一天的作业量。

  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崇州,农机化率、信息化水平分别达到95%、91%,获评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

  作为粮食主产区,崇州将农业机械化推广之法称为“良机”,把“农业共营制”称为“良法”,率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五良”融合机制——良机、良法宝博体育、良种、良田、良制,又继而催生出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使崇州粮油生产实现了“粮头食尾”“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构架。

  “五良”融合机制,既贯穿于大邑的全省首个“无人农场”,又运用在邛崃市千亩科技示范区,已在成都高标准农田全面推广,也在全省15个示范县(市、区)进行试点。

  结合推进“五良”融合,成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依托在蓉科研院校(所),采取“园区+科研院校(所)+新型经营主体”方式,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粮油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

  去年以来,成都市政府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签订了《共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创新链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学科、人才、科研的优势,协调配置超大城市创新资源要素,共创成都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这些科研院校(所)分别与有关区(市)县签订《共建“天府粮仓”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将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粮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计划实施2023年度技术创新研发项目30个、成果转化示范项目8个。

  为了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今年以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省、市、县、村四级农技人员共758名、组建17支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下设165支服务小队),农业科技服务团队将同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紧密配合,下沉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重点培养乡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2023年,计划开展技术创新30项以上,打造科技示范基地17个以上。

  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构建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四梁八柱,抓关键环节、抓要素保障、抓协同创新,这一年,建设“天府粮仓”,成都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务实稳健,颇有成效。(文弦 图片除署名外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