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博体育延安市紧扣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勇担时代使命,奋力追赶超越,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取得显著实效。2023年全市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 17.93 亿元,较上年增长 34.01%;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234 项,签约金额 4596万元;延安市技术转移中心获评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优秀单位。
1月25日,延安市博士服务团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一行六人到甘泉县道镇延安纪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家服务基地开展服务基层科技活动,围绕区域产业、科技型企业发展,进行技术需求挖掘和科技服务。
在基地现场,延安市博士服务团与相关专家通过实地观摩,向基地管理人员了解了大棚的基本情况和果树生长现状,并与生产一线技工人员面对面交流探讨,深入了解了企业生产现状、面临的技术瓶颈与发展障碍,协调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经营管理问题,有效破解企业发展困境,让科技服务范围更广、惠及群众更多。
科技研发是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延安制定印发了《延安市博士服务团进企业服务实施方案》,组织延安大学155名博士深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逐户开展科技服务,挖掘技术需求267项,解决技术难题40多个,签订技术需求合作协议33项825万元。通过举办市校企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企业进江南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对接科技成果等活动,促成 27 项本土“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针对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下达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83项,组织市内外高校院所、企业和科研人员协同开展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需求137项,形成省级科技成果49项,获省科学技术奖6项。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3项、资金1815万元,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延安山地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批准;厅市联动项目“极薄煤层智能绿色开采”项目取得阶段性研发成果。
秦创原——“秦”是从秦汉至今,陕西的简称,意在要有老秦人那股“拧劲儿”;“创”代表创新、创业、创造和创优,也是陕西人的典型品质;“原”则是要追根溯源,打造创新驱动高原高地,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如今,“秦创原”这个名词在延安已深入人心。延安市形成了一原多中心、提升两项服务、夯实三方责任、健全四个体系、建立五项机制的“12345”模式,构建起了延安高新区中心和安塞、延长、黄陵、延安大学分中心“一核四区”协同发展格局,“政产学研用金”创新体系逐渐形成。
上线试运行秦创原(延安)小程序板块,实现成果、需求、服务即时匹配,完善了全市科技创新监测体系指标可视化系统,动态掌握和统筹全市科技创新资源。秦创原 (延安 ) 创新促进中心转化科技成果 37 项,新入驻企业和机构 42 家,总量达到 94 家,累计兑现奖补资金 980 万元。秦创原(延安 ) 创新促进中心成为秦创原总窗口的联盟成员单位获“全国版权示范基地”称号,宜川县被授予秦创原总窗口地市协同创新基地。
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延安常态化开展各类项目路演对接活动。组织产业园区、高校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积极参加进博会、丝博会宝博体育、农高会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博览会等活动,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以各类展会和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为主阵地,先后举办“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暨延安能源项目对接会”、三项改革”进延安暨科技成果集中路演、延安市科技创新成果路演及项目签约会、创新挑战赛、科普讲解大赛等项目路演活动10场次,推介路演项目62个,路演项目落地企业3家。
呼景明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也是延安市的一名科技特派员,他说:“作为科技特派员,我一直工作在食用菌生产的第一线。这几年每年我都要培训大量的食用菌生产技术骨干宝博体育、技术员、生产大户,每年都要到延安市各个县区的生产第一线,为农民、为生产户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生产难题。”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科技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延安制定印发了《延安市创新人才攀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评选出第一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新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等55人(支)。获批省级科技创新人才计划8人,省级科技人才达到39人(支)。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36人向基层一线下沉,开展科技服务。全市科技人才智库入库科技人才达到642人。从“洼地”到“热土”,攀登行动持续筑巢引凤。
举办技术经理人培训会 2 场次,技术经理人数量由20人发展到 158 人,其中 26 人认定为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全市科技人才智库入库科技人才 642,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青年科新星6人,争取秦创原引用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 2项。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 136 人下一线开展科技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是从技术到产业、产品的关键环节。制定印发了《延安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八个专项行动”,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234项,签约金额4596万元,27项本土“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引进汪应洛院士“煤矸石路基绿色低碳新材料”、牛育华教授“苹果面膜”、周春松院士“利用二氧化碳及工业废盐资源化利用技术”在延安开展试验示范。全市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7.93亿元,较上年增长34.01%,延安市技术转移中心获评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优秀单位。
平台是创新的载体。延安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布局,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师技术中心、众创空间、科技试验示范站等市级科技创新平台55个宝博体育。
陕西省能源化工(延安)专业孵化器、秦创原轩辕科技创新中心等9家机构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全市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513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72个宝博体育、市级432个。黄陵县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型高新区,黄陵县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延安大学科技园获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批复认定。
延安各县(市、区)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均成立了创新驱动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科技创新实施意见或方案,市县区和管委会兑现各类科技创新奖补政策资金 4011.5 万元,科技创新氛围越来越好。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延安通过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兑现2022年度2家瞪羚企业、57家高新技术企业、5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奖补资金2792.5万元,其中兑现民营企业2455万元,占87.92%。建立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先后举办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会议3期,培训企业300余家,深入各县区指导梳理科技企业潜在培育名单,制定分类差异化培育服务措施。全年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6家宝博体育,较去年增长49.26%;招引落地高新技术企业7家,总数达到228家,较去年增长130.30%;获批陕西省瞪羚企业6家,较去年增长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