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博体育“你们生物系的同学群,谈起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也争吵吗? ”我好奇地问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汉松。
“生物学界不讨论转基因问题,因为这项技术根本没有问题。转基因农产品,生物学界也不认为会有问题。”董教授斩钉截铁地回答。
“对生物转基因,世界生物学同行、科学研究人员,应该没有一个反对的。”董答道,“低年级学生有的会随社会舆论人云亦云,研究生最多二年级以后,就不会有反对转基因的了,因为他们对生物科学、生物进化有了较多了解。”
是否完全一点杂音没有?不敢说死。从媒体上反映出来的不同意见看,生物学界对于转基因安全的认识,可以说基本是一致的。
“反转”人士认为,生物学家这么说,是因为他们都被美国的xxx公司收买了;或者是因为他们都在争抢国家的巨额转基因研究经费——而国家之所以投入巨额经费研究转基因,也是因为xxxx职能部门、科研机构的高官被xxx公司收买了。
xxx虽然是世界第一大种子公司,但远非全世界最大的公司。它在一年前被拜耳收购时卖了660亿美元。2017年9月11日,腾讯控股的美股市值是4009亿美元,也没法让“鹅厂”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不挨骂。孟山都的技术如果有问题,它那点钱全拿出来作“封口费”,恐怕也不够。
大学生物系里并不是所有的教授都在搞转基因,他们拿不到孟山都的“封口费”,如果他们怀疑转基因技术有隐患,看到身边的同事在从事谋财害命、断子绝孙的险恶勾当,他们会全都一声不吭?
同样从事转基因产品研发的学者,搞“功德无量”的胰岛素的,和搞“罪大恶极”的玉米、大豆的,为什么就能一直和平相处?
同是从事农作物遗传育种的学者,搞杂交育种的怎么从来不揭发搞转基因育种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更免不了山头、门派、师承以及名利、意气之争。生物学界的内部矛盾,有时甚至都通过“公开信”“联名信”的形式溢出界外,闹得社会上人人皆知。但他们再怎么死掐,也不见有人站出来指责同行:“你拿了xxx的钱,你的研究成果不靠谱!”
只有一个解释:转基因的安全问题,在生物学界是无可置疑的常识。就像物理学家之间不论矛盾有多深,也都还相信E=mc(质能方程)一样。
科学家或许跟其他社会群体的毛病一样多,但归根结底,在科学的问题上,还是要相信科学家。
转基因问题在欧美也有争议,但争议的矛头指向的是科学界的水平而非科学界的良心,所以硝烟味儿远远不如咱们这边浓。2014年12月,美国“反转”与“挺转”两派的权威代表人物曾在著名的“智慧广场”节目中进行过两个多小时的公开电视辩论,“挺转”一方大胜。整场辩论,费厄泼赖,儒雅温文。
中国的网友看了视频之后对于“反转”一方的表现感到“失望”——他们太不犀利了!为什么不提。。。。。。他们故意不提要害问题,佯败给对手……
“转基因的事,大致这样:科学家认为没问题,美国政府认为没问题,美国人认为科学家和政府没问题;
“我们并不是在为转基因而战,我们是在为能运用科学来做出我们所能做出的最好的决策而战。
如果我否决了科学,那么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某种无形的、相互矛盾的世界观。”
数万年来,人类一直都在驯化和改良作物。花红柳绿,基因决定性状,每次新作物品种的出现,本质都是基因的改变。杂交育种一次要改变成百上千个基因,而转基因育种不过是精准地识别和利用优良基因,大大提高育种效率,也扩充了农业育种的资源库,这些优势最终让转基因作物具有增产、保护环境、改善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好处。
基因工程并不算“新生事物”,早在1972年,科学家做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基因工程,比手机的诞生还早一年。此后,转基因技术于1982年应用于医药领域,1989年开始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目前广泛使用的人胰岛素、重组疫苗、抗生素、啤酒酵母、食品酶制剂都使用了转基因技术。所以说,转基因农业是生命科学取得重要进展后自然出现的,并不是少数科学家异想天开捣鼓出来的。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过去22年来,全球共有67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了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23亿公顷,目前有玉米、大豆、油菜、土豆、茄子、苹果等十多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全球有几十亿人消费转基因食品。但在中国,目前可供食用的转基因产品仅有番木瓜,以及进口大豆、玉米、油菜榨的油,民间流传的紫薯、圣女果、彩椒等均不是转基因品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种植和消费国,92%的玉米、94%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品种,2016年美国玉米总产量为3.85亿吨,其中有75%的玉米在国内消费,大豆总产量为1.17亿吨、其中42%在国内消费。社会上流传的“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都给中国人吃了”完全不符合事实。此外,2016年,欧盟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约1200万吨,日本进口转基因产品1900多万吨。
世界卫生组织在官方文件中明确表示,目前没有发生过一起因食用转基因食品出现的安全问题。此外,转基因作物的饲料广泛应用于全球养殖业,养殖育种用的猪、牛已经食用转基因饲料几十代,也未发现安全问题。
当然,我们必须尊重公民选择食物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选择不吃转基因食品,同理,任何人都有选择吃转基因食品的权利,农民也应有种植通过安全评价的作物的权利。
目前,中国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定性、强制标识制度,即不管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占多少,只要有就需要标识,而欧盟、日本、韩国等都是“定量标识”,即要达到一定含量才标识;而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实行的是自愿标识,即标不标随意;美国于2016年通过新的法案,将改为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即厂家可选择在包装上提供文字、符号或需要手机扫描的QR码的方式来标识。
确实有一些专家发表过反对转基因的安全性的观点,但这些专家均不是分子生物学甚至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专家,相反,与转基因安全性最密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主流科学家对其安全性是有共识的。
和普通人的“争论”不同,科学家如果对一个问题有不同观点,并不是通过“打嘴仗”或者接受媒体采访的方式来表达,而只能通过做实验、发表论文的方式来体现。然而,目前全球还没有一篇获得学术界认可的文章证明了转基因存在安全问题。
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欧盟委员会根据500多个独立科学团体历时25年开展的130多个科研项目,得出结论 “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更有风险”。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分析30年来900项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资料,2016年发布报告认为目前商业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与传统方法培育的作物在安全性上没有差异。
2016年起,全球140多位获诺贝尔奖科学家签署公开信支持转基因技术(其中包括多位生物学领域鼻祖、泰斗级人物),呼吁尊重关于转基因安全性的科学判断和科学结论。
2018年6月,欧盟公布了耗资1500万欧元的三项最新转基因实验结果——其中包括大鼠的两年喂养试验,均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更没有发现其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相关的毒理学效应。
农业转基因技术跟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本身都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正因为如此,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对转基因进行安全评价,但这不是说转基因技术一定有危害,而是把风险提前排除掉。
早在2003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就制定通过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标准,并为各国所参照。在CAC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践,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目前,转基因安全评价的内容包括营养学评价、毒理学评价、过敏性评价以及非期望效应的评价等。
事实证明,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在实验室研发和审评阶段就排除各种安全风险。例如1994年,先锋公司曾想在大豆中转入巴西坚果的一种基因,发现会增加致敏性后,及时终止相关产品的研发。转基因食品面市20多年也没有发现任何不良效应,充分说明现有的安全评价体系是可靠的。
很多人也担心转基因对“自然生态”造成影响。其中的一个误区是,农业的实质就是单一密集种植,是一种人工生态,它天然地“违反自然”,真正的自然生态是上万年前人类采野果子的那片丛林。农作物本身也不是自然生态中的一员,没有人类的呵护,任何农作物丢到“自然生态”中去都会死翘翘,它们没有存活下来的能力。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基因漂移,生物的进化离不到基因漂移,这并不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转基因作物本质上和杂交、传统作物是一样的,但从来没有人担心杂交和传统作物会污染野生作物——事实上这种情况也没有发生。
人类要减少农业这种人工生态对自然的影响,应该是体现在少开垦森林,少使用农药化肥,但奇怪的是,转基因在提高产量(间接减少土地开垦)、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碳排放量上的贡献很多人却视而不见。
转基因的安全性是有“多重防护”的,不仅后续的检测能证明它安全,更重要的是,它在科学原理上是安全可控的。
转基因技术确实涉及到复杂的操作步骤宝博体育,转基因之“难”,难在找到稳定有效的功能基因,然后通过合适的方法让基因在目标作物中“落地生根”,以及在转入基因后从大量材质中筛选出表达效果更好的植株。有时候这需要运气和眼光,有时候需要大量的重复劳动。
转基因育种的本质,是科学家在了解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功能后,将其转入目标作物,让目标作物产生农业上需要的性状,这个过程是可预期、可控制的。转基因育种确实有独特优势,但不是变魔法,科学家无法通过转基因技术让鸡长出四个翅膀六条腿,也不能让鱼到陆地上生活,因为这不是几个基因就能决定的。
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虫基因”为例,它来自于一种叫做苏云金芽孢杆菌(简称BT)的细菌,实际上,70多年来,BT一直作为安全的生物杀虫剂在应用在有机农业上。因为人和虫子的消化系统不一样,所以抗虫基因只对特定虫子有效,对人类、畜禽甚至其它昆虫都无害。这就像狗不能吃巧克力(无法代谢其中的可可碱),但人可以吃巧克力。
从食物消化的原理来说,无论转的是什么基因,转入的基因来自于哪种生物,基因的产物都是蛋白质,而蛋白质都是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致敏性蛋白会在研发或评价阶段排除掉),人体根本不会识别这种食物有什么基因,都“一视同仁”当作营养物质处理。
打个比方,食品中的各种基因像白纸上印着的各种文字,这些文字确实是很重要的信息,但人的消化系统就像一架“碎纸机”,任何纸进去后都可以被绞碎,纸上印着什么字对其毫无影响,更不会因为印的字而损坏碎纸机。
基因被分解掉了,既不会整合到人的基因里,更不会在人体中“累积”,所以,不存在“吃二代三代再看”的问题。事实上,自然界中的生物基因成千上万,各有不同,白菜、萝卜、猪、牛都有基因,但人类从来不会担心被它们“转基因”。
根据对舆论的溯源,“转基因食品可能影响生育”是一种在中国才有的谣言,是某些人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在2004年后炮制出来的,它就好像非洲流传的“转基因可导致艾滋病”的谣言一样荒谬。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详细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有一定困难的,本来也不是公众必须的。但问题在于,一方面中国的舆论场在2004年后就被某些极端人士有意地散布了诸多谣言(包括误导和操纵媒体),很多被迫卷入其中。
这些谣言甚至影响到了部分决策人士,并导致了中国的转基因产业化搁置,而转基因未能商业化,又导致了民众看不到转基因在增强农业竞争力、降低生活成本、保护环境、改善食品营养和安全等方面的好处,更觉得转基因可有可无,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于个人,除了多比对不同来源的信息,更要放弃那种“科学家没我聪明,我还科学家更有道德”的自我感觉。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科学家个人可能会有道德问题,但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道德水平不仅不低于普通人群,还有极大的可能高于普通人群。另外,转基因植物面世的30多年来,全世界有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在思考、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他们以此为生,不存在有什么问题是普通人想到了而他们没有想到的。
诚然,我们应该“敬畏自然”,也要承认科技是不完美的。放眼人类的科学史,转基因技术只是人类文明中的“微小的进步”,这点微小的进步,远远称不上冒犯自然。转基因技术并非无所不能,也不应该被妖魔化。
日前,农业部制定了《2018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并予以印发。方案一出,网上的一些文章就热议,这是农业部代表国家开始出手整治转基因食品乱象;更有议论认为方案出台是因为我国存在着广泛的转基因品种偷种现象。事实是否如此?6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曾任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的王大元认为,我国并没有出现转基因食品乱象,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基本没有农业部定义的非法转基因食品。
实际上,农业部并非首次出台相关规定。农业部其他部门,比如兽药、农药化肥、种子等,也会发布工作方案并进行信息公开。或许此次正是因为与转基因相关,才会成为新闻热点。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该方案的通知就明确:为切实做好农业转基因监管工作,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经营、进口和加工等活动规范有序,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农业部制定了该方案。
“我国农业部是代表国家管理转基因,这与美国不同,美国是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环境保护署(EPA)三家协同管理,他们被统称为转基因管理的有关部门。往年我国农业部也都有过专项整治甚至打击违规转基因制种种植等行为。”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说。
姜韬认为,此次出台该方案,表明近两年来,农业部对于转基因违规种植情况的分析、查处的针对性和工作的系统性更加明确和全面。
此外,对于监管,王大元建议,已被农业部批准作为“加工产品”的转基因作物中的“加工产品”具体是指什么,应有明确的定义。
“与此同时,有些转基因成分并没有被列入农业部以前的监管目录,应如何监管?此次方案是否包括检测饭店或者菜市场出售的食品的转基因成分,应予以明确?而对于过去已经取得了农业部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如果被种植,或被国外认可可做食品、可用来做加工食品,是否违反了哪一条法规,都应有明确的说法。”王大元说。
对于更多人关心的转基因品种私自偷种现象,此次方案明确:春耕备耕前开展专项检查,对种子企业和制种基地开展拉网式排查,加大种子抽检力度和苗期检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非法转基因种子下地。
姜韬表示:“应坚决反对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行为,这不尊重原创性研发,也会损害科学家的创新努力。”
同时,姜韬解释,第一代转基因作物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平民化产品,其目标就是改良农艺性状,降低作物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因此深受农民欢迎,也降低了作物市场价格,这已在转基因种植发达的国家得到了证实。
“而农民喜欢种,也是转基因种植无法杜绝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国际粮食生产成本高、我国农民种植收入不高的宏观形势下,愿意务农种粮正成为农村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姜韬说。
对此,姜韬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因势利导,在确保种植活动合规有序的同时,爱护和鼓励农民种地积极性,加快推广转基因品种,让农民获利,让消费者获益,打破跨国公司在转基因作物市场占有率上的垄断优势。
近日,微信公众号“奇闻趣事糗事”的一篇文章《英国研究:中国人体内已出现转基因作物中常见的基因,请当心下一代!》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
事实真是这样吗?并非如此。这实则是用有关转基因的钓鱼文和谣言文拼凑起来,为非转基因食品杂货店站台的广告文。
这篇文章中说:“上海世博会不过只有几个月时间,就动用了全国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严格检测和避免转基因食品危害外国来宾的健康。”
9月24日,基因农业网主编方玄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事实上,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指定的食用油均包括转基因大豆油。
在科技部门户网站上,曾发布过《关于世博科技专项行动中应用快速检测技术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说明》,并强调,已有的相关检测技术在上海世博会中的集成应用,目的是满足上海世博会中将属于我国转基因标识目录中的转基因产品加贴转基因标签的需要,提供快速检测和鉴别的技术手段,这与检测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不同。
在这篇文章中有1/3的篇幅,是在介绍美国杂货连锁店“Earth Fare”出售着非转基因食品。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药理系博士后任金琪说,Earth Fare超市在美国并不是很流行,只在10个州开有店铺。
在其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该超市75%的产品不是转基因食品,而剩下的25%仍是转基因食品。
科普作家、环保人士马克林纳斯就指出,迄今为止,有食用有机食品致死的例子,但却没有人因为吃了转基因食物而死亡。与有机食品相比,转基因产业化20多年来,世界上有3/4的人口是生活在批准种植或进口转基因的国家,从未发生过一例安全事件,那些著名的“安全事件”,事后证明都是谣言。
实际上,这篇文章前半部分来源于关于转基因的钓鱼文,就在今年2月份,微信上就流传着类似内容的“10万+”文章——《触目惊心:中国平民体内发现美国转基因的SCoAL基因!》等。该文章称:“只要是经过基因改造的食物,几乎都含有SCoAL基因。”“‘SCoAL’会在人体内合成化学物质丁二酸。”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敏说,这些文章或来源于2012年7月右岸新闻社的一则报道。这些文章漏洞百出,其实,并没有《雪莱遗传学通讯》这本英国学术期刊,也没有泰斯特罗莎医学中心。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说,SCoAL基因名称也应该是炮制的。
“丁二酸,又名琥珀酸。所有生物,包括非转基因作物,都会产生丁二酸。在转基因作物中检测到生命代谢活动产生的中间产物丁二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林敏说。
该文章还称:“在美国,乃至整个欧洲很多国家,转基因食品已经被政府禁止。”
这更是错得离谱。就在今年,6月29日,美国国家农业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全美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主要转基因作物普及率。
“美国仍然是转基因作物的第一种植大国,约占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的40%。”武汉金玉良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富说。
去年3月28日,在“南北美大豆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重要性暨与华贸易论坛”上,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主席吉姆米勒就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我的农场中,我种了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美国种植的玉米85%是转基因的,大豆95%也是转基因的,其中75%的玉米和42%的大豆都是在美国国内消费的。”
去年12月16日,黑龙江官方公布了省人大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条例》规定,该省依法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禁止非法生产、经营和为种植者提供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禁止非法生产、加工、销售、进境转基因或者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用农产品。该条例的通过立即引发强烈社会反响。由于黑龙江方面对该规定的解读是基于转基因“这种技术还不能准确回答安全不安全”这一认识,以及禁止种植本身也缺乏法律支持,因此受到来自科学界和法学界的批评。
一直以来,关于转基因都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转基因是西方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算计中国的阴谋。这种阴谋论,最早源于某位重量级学者把存在一个历史悠久超越国家的神秘组织控制世界的说法引入中国公众视野。当然,还由于中国特定阶段的社会环境,一些人不甘于对社会现象做常识性和一般性解释,进而转向阴谋论的语境。但是,从专业技术角度可以分析出,以阴谋论说支撑反转基因是没有技术基础的,也是不会成立的。
通常来说,技术的保护方式有两种:一种以技术秘密的方式来保持,另一种则是公开的以专利的形式进行保护。转基因技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逆向工程非常容易实现。如今DNA测序非常简单,通过向商业测序机构购买服务,大规模的测序很容易破解转基因产品,因此,转基因无法通过“技术秘密”的方式保护,必须靠专利来保护。也就是说,从头设计研发一个转基因产品很难,是高新技术,但如果有一个转基因产品做出来了,再仿制它就很容易。好比写一本《红楼梦》很难,但大量印刷则非常容易。
转基因技术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特定的功能基因。要得到特定的功能基因很困难,但一旦得到了,只要把它的序列测清楚,那么很容易被复制和克隆,而且把这个遗传信息存到电脑里就可以无限地存贮和传播。二是高效的表达载体。它的实质是一个DNA不同功能区的特定排列组合,也是很容易被克隆和复制的。三是高效的转基因转移技术,包括基因编辑技术。比如基因枪是非常广泛的转基因方法,效率可能没有依赖特定穿梭载体转化效率高,但是能确保任何情况下实现基因的转移。因此,美国不可能封锁住转基因的核心技术。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某些应用上,目前已处于领先水平。
之所以说关于转基因的阴谋论在技术上不成立,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唯一价值是它包含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应它的DNA序列,测序后就可以进行数字化存储和传播,任何国家、企业都无法对基因序列保密。比如在先进的种子公司,每个农作物植株都有ID,这就是用的基因序列。如果有人偷走一株水稻并进行了育种和销售,那也可以追溯回来。如果有什么“转基因定时炸弹”,那第一时间就会被发现并用基因组编辑予以解除。还有,公斤级的目的蛋白(假如是有毒生物武器的活性成分)所对应的载体——转基因作物则为数百吨,既笨重又无法实现封闭性的生产、储存、运输以及准确的释放,如何可以做一种武器来使用?所以说,转基因阴谋论只是外行人的一种臆想罢了。
反转基因的诸多谣言中有一个“质疑”:为什么美国的很多技术,比如国防技术对中国严格保密,但是对推销转基因技术却很积极?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转基因技术是专利保护,有时间压力,必须在专利法规定的专利保护期(比如15年)内尽快推广以获取经济回报,这是正常的经济现象。相反,很多军事武器的核心技术都是以高精度加工、高性能材料、高精尖微电子技术、高抗干扰高速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以及机器源代码为特征,一旦公开则无法保护,而且军事应用无法追责,所以只能以技术秘密的方式保护其利益、维持其优势。这些技术显然与转基因技术有着明显不同。
即使是在战争状态下,按照阴谋论的说法,某跨国公司试图用转基因作物专利卡住我国,从而导致粮食短缺危机,我国相关机构或单位仍可以强行使用这个专利而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类似情况在印度已经发生多次,印度政府不认可对某些药物的专利保护,因此跨国公司的一些原创药物在印度被仿制和廉价销售。此举虽然引起制药巨头的强烈不满,但也只能靠谈判来解决。
首先,转基因核心技术是控制不了的,没法保守秘密。其次,不用担忧转基因专利垄断,因为靠专利垄断威胁粮食安全,同样可以因所在国强制使用某项专利而不攻自破。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在转基因领域已经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技术积累,目前已拥有各项转基因专利1097项。比如,我国科学家自主开发的20多个Bt蛋白基因,还有中国的转基因水稻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转基因玉米也很先进。所以,基于正常的经济活动,专利许可和专利权可以购买、转移,不存在强买强卖,而且专利期过了就必须敞开使用,这些都是阳谋,与所谓的阴谋无关。而其中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得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及专利,进而占据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
不少消费者被贴着“零农药”“纯天然”“营养更健康”标签的食品吸引,视其为餐桌上的一股清流;却对转基因食品充满了质疑,甚至恐惧。但是有机食品是否比转基因食品更安全?
科普作家、环保人士马克林纳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迄今为止,有食用有机食品致死的例子,但却没有人因为吃了转基因食物而死亡。
2011年夏,德国大肠杆菌疫情席卷欧洲,致使53人死亡,3500人患上严重的肾功能衰竭。传染源是德国北部一家有机农场生产的有机豆芽携带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2006年秋,美国有机菠菜导致大肠杆菌疫情,数百人感染,数人死亡。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菠菜,是美国最大的有机食品企业“自然选择”生产的,规模最大,出了问题危害也最大。
近几年来,美国和欧洲频繁暴发大肠杆菌疫情和沙门氏菌(沙门氏首先发现的细菌)疫情,都是通过人畜粪便传播给食品,食品再传播给人。传播疫情的食品有甜瓜、木瓜、草莓、西红柿、黄瓜、菠菜等,大多是有机食品,因为有机食品常施人畜粪便。
“国际权威机构达成转基因安全的共识是:凡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一样安全,可放心食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从1987年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在田间试验到1996年开始推广,转基因已成为人类科技史上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
林敏说,转基因产业化20多年来,世界上有超过70%的人口是生活在批准种植或进口转基因的国家,从未发生过一例安全事件,那些著名的“安全事件”,事后证明都是谣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说,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说明,已商业化的或是发了安全证书尚未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有毒有害,同样没有证据证明转基因的食品或者作物对人体健康有害。
有机食品确实“不能使用人工合成农药”,但并不代表它不使用农药,只是它使用的是“有机农药”,包括一些植物源和动物源以及矿物来源的杀菌剂、杀虫剂,比如常见的波尔多液等。尽管跟人工合成农药来源不同,但它们同样具有毒性,也并非不残留,如果不清洗干净就吃下去,同样可能有安全风险。
陈君石说:“有机农业是指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的农业,但如今的作物不能不用肥料,必须使用有机肥,有机肥是人和动物的粪便经过发酵无害化处理变成的肥料,在无害化过程中稍不小心,粪便中有害生物包括寄生虫卵和致病细菌、病毒就有可能进入到农作物中。”
其实,即便有机食品感染了致病性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只要经过烹饪,就可杀死病菌,可是,崇尚有机食品的人大多喜欢生食,认为生食才够天然,这就给了致病菌可乘之机。
“天然的同样可能不安全,人工的假如讲规矩的话,同样可以是安全的,这个概念在食品安全领域已得到纠正。日本若干年前规定只要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香料、色素等都无需验证安全性,一律通过。现在却改变了这项规定。天然的色素、香精、香料有可能含有有毒成分,而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经过了严格安全性评价和实验,可保证足够安全。安全不安全,不能拿人工合成和天然提取来简单划分。”林敏说。
“关于食堂吃不吃转基因宝博体育,有没有问题,我在今年两会‘委员通道’已向大家作过介绍。据我了解,我们没有专门的特殊供应渠道,我们所吃的东西跟大家一样,都是从市场上购买的。”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回答“农业部的食堂吃不吃转基因”的问题时说。
张桃林说,转基因技术是生物科技的前沿技术,无论是从科学原理,还是从长期的实践中,特别是国际权威机构的长期跟踪、评估、评价、监测结果,都表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是可控、有保障的。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都专门制定了国际公认和遵循的转基因安全标准和规则,确保通过安全评价的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除了增加预期或者是期望的特定功能,比如抗虫、耐除草剂,或者抗旱的功能之外,并不增加额外的风险,这其中有一整套科学权威严格的安全评价程序。”张桃林说。
“我们国家对转基因发展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即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审慎,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我国专门建立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国家相关部委推荐遴选的跨学科、跨部门的权威专家组成,以保证我国转基因安全评价科学规范、严谨权威宝博体育。”张桃林强调,“我们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研究,审慎应用,严格管理,推进转基因健康发展,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民,增进人民福祉。”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袁隆平,男,汉族,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曾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宝博体育,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转基因是基因武器”“转基因是灭绝地球人的生物武器”……25日,微信朋友圈又开始传播这一陈旧谣言。
“转基因是一项技术,在科学界几十年的严格实验证明,她和基因武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中国国防大学教授、中国科协科普作家协会成员李大光说。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人工将供体基因片段导入到受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性状的目的。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人工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而基因武器,是一种理论上使用遗传工程构建的武器。运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对病原细菌或病毒进行改造,增强其致病力、毒力和抗药性,形成杀伤力巨大的病原。”李大光说。
此外,有人提出一种猜测,基因武器是利用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使这种致病菌只对特定种族的人们产生致病作用,被称为“种族生物武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生物医学界的共识是,人种是无法用基因区分,不可能做出针对某一人种的武器。人种或种族是社会学概念,并没有生物学方法能够区分一个人的种族。一些基因标记只是在不同种族中出现的概率不同,在某种族中出现的概率高,并不代表不会出现在别的种族。”李大光说。
“核武器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人们在战争中使用过。与核武器不同,迄今为止,基因武器仍是人们假想中的武器,属于科幻概念。我国没有开展过基因武器的研究,也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国家开展过这方面的研究,更没有在战争中使用过。”李大光说,基因武器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国外外星人之中的阴谋论,并被一些人用来反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制造恐慌。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已经广泛应用并安全可控的技术,而处于科幻阶段的基因武器则是大规模杀伤武器。
“对于转基因问题,我认为,我们要尊重科学,转基因是科学进步的结果,要给予支持和帮助。所谓的美国阴谋论,是一些人的主观臆断,并无根据,这种不尊重科学的思想和行为要不得。”李大光说,应以科学的心态对待转基因的发展,不应因其是新生科技,就持否定态度。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以来,国际上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扩展至2017年的1.898亿公顷,增长了约112倍,超过全球耕地总面积的12%。全球六大洲的67个国家和地区批准转基因作物种植或进口。
与此同时,转基因安全问题也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相关争论不绝于耳,众说纷纭。为进一步促进公众科学认识、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国际权威组织也先后就转基因问题进行表态。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安全性评估,并且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此外,在此类食品获得批准的国家,民众对这些食品的消费未显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宝博体育。
根据500多个独立科学团体历时25年开展的130多个科研项目,得出结论:“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更有风险。
科学分析表明,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过程不大可能导致任何连毒理学家都不能预知的其他危害。对消费者而言,现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水平看来与传统食品的安全水平相当。
现有的转基因作物以及由其制成的食品,已被判定可以安全食用,所使用的检测方法被认为是合理适当的。
与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农作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食用转基因农作物是安全的。
历时2年研究、分析30年来900项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资料后认为,没有发现确凿证据表明目前商业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与传统方法培育的作物之间在健康风险方面存在差异,没有发现任何疾病与食用转基因食品之间存在关联,没有发现确定性因果关系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会造成环境问题。
巴西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印度国家科学院、墨西哥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第三世界科学院:
发表《转基因植物与世界》,认为“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更有营养、储存更稳定的食品,给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带来惠益。”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改良的农作物是安全的。为在美国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每一种新的转基因农作物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分析和测试。有时会有人声称,给动物喂养转基因食品导致了从消化紊乱到不育、肿瘤和早死等异常。尽管此类说法通常都很耸人听闻,获得媒体的大量关注,但没有一个能经得起严格的科学审查。
据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9年2月26日完成了对Calyxt公司转基因高油酸大豆FAD2KO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公布了其安全性和营养评价报告的相关信息。该转基因大豆具有高油酸和低亚油酸的特点。根据Calyxt公司提交的材料,FDA认为该转基因大豆的成分、安全性及其他参数与目前市场同类产品无实质性差异,其上市不再需要FDA的审查或批准但仍需获得美国环保局(EPA)和美国农业部(USDA)的许可。
近几年,“转基因”相关舆情热度在网络上一直持续不断,其安全性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面向终端消费者的转基因食品,各国安全评价的模式和程序虽然不尽相同,但总的评价原则和技术方法都是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的。
对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不久发布的这项转基因高油酸大豆的食用和饲用安全性评价的咨询报告,美国对转基因的评价模式是对产品进行评估,而我国转基因安全评价既对产品、又对过程进行评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评价体系更加严格。
此前,中科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就曾在各类学术报告会就“美国人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欧洲是否对转基因采取‘零容忍’态度”“转基因作物是否会破坏免疫系统或致癌”等转基因领域争议较大的话题进行回应。
许智宏指出,转基因农作物评定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对农作物品种的评定,不仅要通过食品安全评价,还有环境安全评价等。他强调,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风险是可预防的。
据了解,依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我国制订了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等系列评价指南。转基因产品的食用安全主要评价基因及表达产物在可能的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等方面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是否会带来安全风险。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包括供体与受体生物的食用安全情况、基因操作、引入或修饰性状和特性的叙述、实际插入或删除序列的资料、目的基因与载体构建的图谱及其安全性、载体中插入区域各片段的资料、转基因方法、插入序列表达的资料等;第二部分是营养学评价:包括主要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分析;第三部分是毒理学评价: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等;第四部分是过敏性评价,主要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过敏原评价决策树依次评价,禁止转入已知过敏原。另外,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中外来化合物蓄积情况、非预期作用等方面还要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系列安全评价、试验检测,逐一排除转基因产品在食用安全上的潜在风险,保证通过安全评价、获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事实上,截至目前,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种作物。而经常被误解为转基因作物的圣女果、彩色甜椒、小南瓜、小黄瓜、胡萝卜、甜玉米、紫薯等,实际上并不是转基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