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宝博体育生物科技发展前景十篇

  宝博体育盆景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盆景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休闲娱乐的需要,而成了一种重要的产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1]。本文从构成盆景的重要要素――植物出发,探求湖州地区盆景植物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湖州的盆景研究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形起伏大,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植被带属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物种资源丰富,为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的发展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湖州素有“山水清远”的美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湖州市村庄环境整治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环境和生态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绿化家园、净化空气、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国家对发展绿化和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农业资金的投入为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盆景植物资源是盆景产业发展的基础。湖州市处于亚热带范围内,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孕育了生物的多样性,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可培植为盆景的植物种类有杜鹃花科、山茶科、槭树科、蔷薇科、榆科、樟科、松科、柏科等,这些科中的大多数种类都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2]。此外,木兰科、兰科、报春花科、菊科、豆科中的观赏种类也极为丰富。以形态而言,从挺拔高大、形态优美的乔木,到繁花似锦、色彩缤纷的灌木;从挺立于水面或漂浮于水中的水生植物,到附生于岩石及树干上的藤本及草本花卉等应有尽有。

  湖州盆景主要为树桩盆景,树桩盆景主要为松柏类盆景和杂木类盆景。树种材料丰富,按观赏特性主要可分为杂木盆景、叶木盆景、花卉盆景、果木盆景、藤蔓盆景。

  杂木盆景包括榔榆、黄杨、雀梅、九里香、福建茶、柽柳、鸡爪槭等;这一类盆景以其姿态奇特古雅,枝叶挺秀为其观赏特色。叶木盆景包括鸡爪槭、三角枫、枫香、卫矛等;这一类盆景以叶形奇特、叶色丰富而多变的树种为材料,以突出观叶效果。花卉盆景包括梅、碧桃、垂丝海棠、山茶、杜鹃等,是以突出观花效果的一类盆景。果木盆景包括石榴、金弹子、火棘、南天竹、枸杞等,是以突出观果效果的一类盆景。藤蔓盆景包括常春藤、络石、金银花、紫藤等,是突出其卷曲的茎干、垂拂的枝叶的一类盆景。

  杂木类盆景的树材繁多,近些年来,在数量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随着盆景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盆景树种将进一步拓展,盆景树材将越来越多。另外,新材料的产生,如先进的修剪工具、新奇的盆钵的出现,将使盆景材料更加丰富。

  2.1 对盆景植物认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 对湖州地区盆景植物资源的认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开发利用的数量与资源总量不相称。浙江盆景艺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浙江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其深厚的传统基础。浙江盆景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诗情画意的。在树种的选择上,一向是以松、柏为主要树种,这也是其地方特色的一部分。在植物资源方面宝博体育,除松柏类之外,花果类、色叶类资源也非常多,开发力度还需加强。

  2.2 信息不通畅,开发利用不合理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信息,对于经营者来说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绝大多数为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受资金、人力的限制,对市场行情和有关政策信息掌握得很少。如经营者常常感到经营树种方向不明,对市场行情心中无数,必然造成生产的盲目性。

  湖州市盆景制作和销售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化,主要集中在一些园艺公司的苗木基地,私人的生态农庄,以及一些盆景爱好者的庭院收藏。村民往往缺乏科学的规划,存在无序乱挖野生树桩的现象,不仅对盆景植物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且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危害。另一方面,传统的林业资源调查中往往不能反映盆景植物资源的状况,再加上盆景植物资源一般在偏远山区,开发有一定难度,使得相当一部分盆景植物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3]。

  2.3 专业技术缺乏,开发水平不高 湖州地区盆景生产主要以个体私营模式为主,处于自发性的发展状态,加之缺乏相应的行业管理,很难形成规模化集约生产。盆景制作者缺乏盆景植物资源、盆景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艺,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学习滞后。一些盆景生产者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践经验来制作盆景,也没有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盆景产品往往缺乏艺术创新性,成本高,效益低。

  湖州市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拥有丰富的盆景植物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湖州市盆景业的健康发展,对浙江盆景业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湖州盆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使之走上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道路。

  3.1 加强立法监督,加大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力度 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加大管理力度,结合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地方性植物资源保护机制,避免盲目开发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3]。建议在湖州的3县(安吉、长兴、德清)和两区(吴兴、南浔)的山区及林地建立一定数量的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区。除立法监督外,应加强植被资源保护科普的宣传力度,特别是生态脆弱且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地区,保护不同地区珍贵的盆景植物资源及其他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对于濒危物种必须重点保护,并出台针对濒危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只有在保护成功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限度的开发利用。

  3.2 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深入开展盆景植物资源研究工作 随着盆景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专业科技队伍也会迅速扩大。随着盆景市场的发展和日趋成熟,盆景专业理论与技术队伍一定会日益壮大。盆景学学士、硕士、博士、高工、教授会越来越多,盆景制作与欣赏者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科技含量将会与日俱增,盆景科技的发展定会促进盆景艺术的飞跃。

  建议相关行业部门对全市范围内野生盆景植物资源的综合调查进行科研课题立项,以全面详细地探明掌握湖州地区野生盆景植物资源,为以后有选择地引种驯化打下基础[4]。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加快野生盆景植物引种驯化和育种基地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对已知野生盆景植物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研究,以便向盆景市场提供充足的新型品种和更先进的生产技术。

  3.3 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合作交流 经营者可通过乡镇林业站传递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生产情况,各县区林业局可将各乡镇林业站上报的情况通过政府网、农网等相关网站对外供货信息。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需要,市林业局可以筹建湖州市盆景资源网站,为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

  根据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的意愿,成立民间团体组织,如成立湖州市盆景艺术协会。通过协会可以把当前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联系起来,参与地区内外市场的销售;可以把分散的经营个体组织起来,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联合经营;可以组织开展培训,提高科技和经营水平,联合开发;可通过协会培养市场营销经纪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5]。

  3.4 把握盆景商品的生产趋势,深度发掘盆景植物资源价值 目前,盆景商品生产趋势有向苗圃育苗、盆景无土栽培、规范化商品基地等方向发展。苗圃育苗可以防止盆景制作者以毁坏林木资源来换取树桩艺术品的釜底抽薪做法;盆景的无土栽培可以让盆景出口顺利通过植物检疫,又可以为宾馆,酒家提供干净且有生命力的室内装饰,还能发挥盆景的浅奇风格。

  盆景是一种商品,通过交易产生经济效益。发展盆景商品经济必须建立基地,商品盆景基地要做到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艺术化、科学化。一是开发新品种,特别要多发展适宜室内摆放的常绿、耐阴,带花带果和管护简便的植物盆景;二是发展无土栽培,选择质轻、色好、无毒无异味的基质,研究固定植株技术和盆景专用肥及营养液;三是普及矮化技术,研究不同树种、不同盆钵使用矮壮素的剂量;四是植物检疫,逐步建立生产隔离区、土壤基质消毒、防治病虫害体系和制度,提高产品信誉度,争取成为免检企业。此外还要改进包装,做到质轻、坚固、易折叠、规范化、便于装卸和综合利用。

  在发掘盆景资源价值方面,一方面要增加科技投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理念。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准则,增强盆景生产者的创新观念,打破传统的盆景生产模式。适度进行规模化集约型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教育,对盆景创作和生产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湖州市农民学院自开设园林技术专业以来,很多农民企业家、创业者、农民大学生在具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收获了很多盆景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升了他们对中国传统盆景文化艺术的鉴赏力。同时只有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艺术价值,进一步发掘盆景植物资源潜在的市场价值。

  湖州市盆景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如能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并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借助湖州区域文化优势,打造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特色盆景,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树立品牌意识,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必将推动湖州盆景产业乃至浙北地区盆景事业的持续健康地发展。

  [1]马少初.中国盆景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与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6 (5):124-125.

  [2]邓初钿.中国珍稀野生观赏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张庆,焦晋川.四川盆景植物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 488,4 500.

  景观设计是一个体系,景观设计教育学是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景观专业的起源和发展是基于现代化高度工业发展与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世界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发展不平衡性。即使城市不断像摊大饼一样不断向农村和城镇扩张,依然满足不了交通、居住和工业的发展。而环境的破坏更为景观设计专业的诞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即使开发也要与大地景观相融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不断增长的威胁。那就铸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协调的特殊的专业方向。我们现在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它就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L. A.)。环境景观设计专业

  这个专业在18世纪以前,是从欧洲13世纪的造园术发展而来的。到了19世纪,这种新的专业(L.A)的名称.是由美国Landscape Architects之父,F. L. Olmsted(奥尔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来的,专业的核心应是“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

  学科的含义:“这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并正不断发展年轻学科。其涉及领域关系到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地区的发展与变迁、大地生态、城镇和大都会的景观。”

  景观:景观指生态、技术和文化进程在某一点上的反映,其内容包含以下含义:例如荒原是自然景观,城郊是郊区景观,内城是城市景观。

  景观设计师:从事土地使用和室外设计的行业,项目类型和规模如下:全球景观管理、场地设计、区域景观规划、开放规划、生态规划与设计、设计的社会和行为特性、景观施工和设施运营。

  景观生态:这门科学认为景观学中最重要核心内容。各个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交互式整体,整体极其部分在功能和表现上有机结合,所有的部分和整体都在变化,实现动态平衡没人只是其中一部分。概念综述,探讨以景观设计师决策的视角以及对完美看待、管理和设计景观构成影响的种种问题。景观的含义介绍了多种认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观察和归纳出景观的内涵。

  当前一些人仍认为景观设计学专业就是艺术设计,本文诠释了其概念的不同,贯穿一个主题,即L.A.是一个交叉学科。任何广义艺术学,甚至筑学是不能把L.A.包含在内的。建筑专业是用无生命的材料来进行设计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景观学专业是用有生命的植物群落、地质景观原貌有关的材料进行设计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显然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正如一位城市园林规划师,如果不掌握3 000种以上植物,是难以胜任主持总体规划这项工作的。相当于一位景观专业培训出来的设计师,如果不懂空间管理,不能从规划的角度、区域生态的出发点去思考解决问题,是不能胜任景观规划专业的。如果请一位没有学过植物学的建筑师、规划师或美术师来主持这项工作。那么,除了在平面上勾勒出铺装和绿化也别无工作可设计了。

  景观园林师主持、承担总体性工作。这就为培养景观设计专业性人才提供了依据。教育学的理论及继续教育上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未来的设计者,向着可持续和可再生方向发展。景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创造性的整体反映。 “受到真正的教育意味着悟性的深化,而不是信息的累加;意味着对人类极其问题理解清晰、透彻,并寄予同情。”――诺曼・文参特・皮尔

  为深化悟性,并促进“对景观设计专业的透彻、清晰的理解,高等教育必须教育学生,使其思维不局限与科学“范围”,更要帮助他们打开视野,成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和相关其他信息串联起来,系统分析。其他专业学生必须跨越本专业界限,超越狭隘和片段思维,系统、联系、再生的眼光理解本专业。

  二战以后,这景观学科迅速发展,工作领域也越来越大,包括城镇的规划、扩建、改建,国家天然公园、森林、绿地、广场和工业区等建设工作。德国,20世纪30年代,这次行业从事全国高速公路绿地系统的规划。荷兰还从事围海造园林绿地的工作,现在还从事城市,建设工作。就现在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状况来分析,美国依然是目前国际化景观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中国、英国等其他国家也都有各自的偏重点。但景观设计总体前景使我们经过严密思考又回到了科学体系阐释的起点。社会需求是全球体系渐趋发展和人类需要的最终依赖的决定力量。设计生态性质号召景观管理、规划和设计行业紧密联系设计的生态环境,再造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相应的景观高科技的研究、引进,数字化景观,人与自然的对话呼吁相关行业应用新兴的设计方法、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当代的城市景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人们的审美观念泛化的情况下,现代景观的核心是创新与求变,景观教育产业也要符合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的。这一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气象等自然科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系统工程学科。它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景观行业教育发展应尽可能地从其它学科的引入分析和研究中,特别是符合时展需要的艺术中汲取新的表达语言以充实自身,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思考。巨匠的脚步使城市景观向前发展,接着却是长时间的倒退。(环境的严重破坏)作为新型行业的发展,以一种具有更符合时代的发展的一面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现代工业建设、城市建设、能源工程、文通工程、矿山工程及军事工程等都应满足景观固有的发展规律和依据。

  [3]车生泉.城市绿地结构分析与景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园林设计;景区提升;公共服务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传统形式造园到现代风景园林学,其发展可以通过三大改变来概括:第一,服务对象方面,从为少数人服务的私家园林拓展到现在的人文艺术大地景观;第二,价值观方面,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和文化综合价值取向;第三,实践尺度方面,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1]。在未来,其发展很有可能是体验形式的改变,即从以往的实地观赏游览到虚拟的现实体验,这其中应是加入了科技的力量,可持续技术、数字技术等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造及养管路径与方法[2]。由此可见,风景园林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综合型应用学科。它在不断跟随时代的变化、科技的更新、公众需求意识的改变而突破。具有科学与艺术双重属性的风景园林学,在传承发展景园文化的同时,应当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风景园林学的推动作用。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简称VR),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3]。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载体是虚拟现实仿真平台,这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利用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觉效果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线 虚拟现实的特点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如图1所示,虚拟现实的特点主要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5]。沉浸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根据人类视觉、听觉的生理心理特点,由计算机产生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使用者戴上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等交互设备,便可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环境中,在成为虚拟环境中的一员的同时感觉逼真。交互性是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是一种近乎自然的交互,使用者不仅可以利用电脑键盘、鼠标进行交互,而且能够通过特殊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进行交互。计算机能根据使用者的头、手、眼、语言及身体的运动,来调整系统呈现的图像及声音,使用者通过自身的语言、身体运动或动作等自然技能,就能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考察或操作[6]。构想性是指由于虚拟现实系统中装有视、听、触、动觉的传感及反应装置,因此,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可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知,使其脑海中构成画面,产生联想。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进行了激烈争斗之后的结果,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逐步得到解决,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深,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返璞归真的历程,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应运而生。感受、体验、思考和联想是园林的魅力所在,因此,园林规划理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山理水,而是充分结合现有科技资源将景观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表现方式可分为语言文字、手绘图纸、实物模型和计算机表现4种类型[7]。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展示手段越来越多,所能表现的效果也越来越逼真,而一些较传统的表现方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大多数客户对展示效果的要求。如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数字仿真技术、三维模型技术、交互多媒体技术的虚拟设计实现了实时、交互、动态和主动地园林设计表现方式[8],且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表达形式。

  目前,一些大型园林的宣传以及场馆的展示,毫无体验感和参与互动性,缺少吸引力,达不到宣传和参观的最佳效果[9]。如果将宣传和场馆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公众就可跨越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提前感受景区的风貌,增加前往实地的欲望和憧憬,而强大的宣传力度、新颖的宣传形式将使园林获得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同时,保留一份景区资料,记录四季不同时期的景象并放在景区互联网等宣传平台,这不仅可以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去到当地的人们提供资源,也可为错过特殊游览观赏时节的人们弥补遗憾。另外,可将园林景区中的场馆与科技化、现代化相结合,将体验的理念加入到场馆当中,更有利于科普、学习和感受。应用科技创新不只是提升了景区的层次,更增添了公共服务的效果和展示的多样性,使得景区更有吸引力。

  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园林设计给予园林更大的表现力,这项技术能让设计师从全方位观看园林并及时做出调整,同时也能感受到环境和建筑设施是否融合[10]。另外,从用户及甲方的角度出发,利用虚拟园林环境,能加强视觉感官,准确快速地表达不满意的部分,使合作双方能有更具体和直接地交流,在汇报过程中能做到细微准确地明白双方意图,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新疆疏附民族乐器村规划设计项目位于新疆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很多人对于新疆这个中国最西北的偏远地区还不是很了解,对于新疆的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明还很陌生,那么在有意愿前往之前必定是得先了解和接触,这时计算机创造出来的虚拟场景,就可以作为宣传的资料让人们先有感官上的印象,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实地游览,切身体验。

  新疆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有倒寒雪覆柳;夏季花繁叶紧簇;秋时瓜果甜可口;冬来素裹银冰柱。动态变换的视角比图片更有说服力,这是一种特别的且无可替代的感受,不会再可惜错过那些短暂到来不及欣赏的时节,同时,也能为景区管理保留时令资料。对于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来到新疆的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建筑、园林“搬”回家,尽情感受新疆的民族风情,真实体验当地别致景色,从中得到满足和享受。这将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模拟,更是行走的另一种体现方式。

  在现代科技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普通成列式的场馆已经无法吸引并留住游客,更起不到科普学习的效果。近年来,世界一些博物馆正在从传统的作为保存和陈列古董的仓库变成一个个具有社会功能的空间[11]。新疆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民族乐器村的中心展览馆,是国内唯一的少数民族乐器主题博物馆,建筑面积1 027 m2,2011年被文化部评为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馆内大量的实物展现了民族乐器种类的众多,但形式单一,并不能让游客真正了解和体会民族传统乐器的魅力,而实时演奏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游客都能有幸聆听到这些传统演奏。如果加入虚拟现实的科技植入,随时都能让游客聆听和感受到传统的瑰宝,享受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可以以历代流传于民间的乐器为基础,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主旨,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展示、体验、互动于一体。不仅仅是演奏,包括古老的乐器制作过程,进化演变历史等,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进行传达。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临场感,在国外虚拟剧场及世博会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将体验型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展示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12]。

  虚拟现实技术是科技时代的新兴产物,这项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和景区场馆提升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虚拟空间的体验式游览使得园林景观设计能够突破传统、打破常规,而园林景观设计自古以来就是多元化的表达以及时代的映射。无论是园林还是场馆以及景区山河,产生共鸣和想象才是最高的境界,而公众的参与必定是有效途径之一。景观将不再是设计者的诉说,而更多的是与游览者的交流和对话。

  [1]杨锐.论风景园林学发展脉络和特征――兼论21世纪初中国需要怎样的风景园林学[J].中国园林,2013(6):6-9.

  [2]成玉宁,袁D洋.当代科学技术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学[J].风景园林,2015 (7):15-19.

  [3]宋蔚.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实验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5]f有双,杨湘龙,王飞.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M].北京: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6]李萌.基于体感交互的沉浸式森林景观展示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7]祝晓.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园林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8]李路.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艺术中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9]陆颖隽.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10]武正阳,胡海辉,廉晶,等.移动虚拟现实设备用于植物景观改造设计表达[J].北方园艺,2016 (18):83-89.

  由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帏题名的“前南峪生态旅游区”是全国百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它位于邢台县西部浆水镇,距邢台市区60公里。景区内有邢和线,平涉线穿越而过,交通便利,北距云梦山23公里。南距峡谷群25公里,东距白云山7公里,西邻九龙峡7公里,处于邢台县主要景区的中心地带,景区规划面积116.8平方公里。内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80多处。共分为十大景区: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化山揽胜区、川林果园区、三支锅景区、大石岩景区和龙宫景区等。景区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七月份平均气温24摄氏度,是一处集旅游观光宝博体育、消夏避暑、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科学考察和传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地处太行山深山区,山区面积554公顷,耕地面积仅50公顷,是一个人多地少山场大的山村。

  建国初,该村林木覆盖率仅有5.8%,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98万亩,被称为“光秃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林业产业低碳化发展的道路,从植树造林、治水造田开始,到小流域综合开发、“生态经济沟”建设,前南峪选择了有利于本村经济发展的集体专业承包责任制模式,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迅速改变了前南峪的面貌。

  素有“太行明珠”之称的前南峪,植被覆盖率达94.6%。林木覆盖率90.7%,主要树种50多种。95年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五百佳”提名奖,被林业专家省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也成为了我国山区林业产业低碳化发展的模范。万邦珍果园内万亩板栗漫山遍野,新疆薄皮核桃、没过凯特杏、没过红提葡萄、澳洲秋红油桃、大杏仁、欧洲榛子、乌克兰大樱桃以及杜仲、树莓、北海道黄杨和干株玫瑰等在此安家落户。在这里您可亲口品尝异国他乡的果实。亲身体会在绿色海洋里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其中,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更是林业发展典范。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西部浆水镇,距邢台市区60公里,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分为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化山揽胜区、川林果园区、三支锅景区、大石岩景区和龙宫景区十大景区。景区内有邢和线。平涉线穿越而过,交通便利。景区面积26平方公里,内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180多处。

  近年来,再次创业在前南峪被大力推出,“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也被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高效林业和科技林业。建立了“果树国外引种示范园区”等六大示范园区。

  前南峪率先认识到林业发展与低碳模式之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至政府。下至农民。大力支持林业的低碳化发展,积极推动当地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前南峪治山的同时发展农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依靠科学技术,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凸显本地特色。不仅农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开发了山区的低碳旅游路线,让经济多元化。

  前南峪拥有显著的环境优势,林业低碳化发展可以提高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防止沙尘暴灾害,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平衡更易于实现。前南峪在多年的林业低碳化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治理方法上。采取先治上后治下。上下结合,先治坡后治沟。沟坡兼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在工程措施设置上。坡面坑坪结合,梯壕结合,窄形沟底塘、坝结合,宽形沟底一般按“水靠边,路上山,园田在中间”的形式。

  在生物配置上,采用科学方法。筛选适宜不同自然条件,绿化作用好,经济价值高的植物群体,形成“松槐橡头。于果腰,水果脚,沟川农田水边杨柳”的布局。做到乔灌草结合。封管造并举。

  前南峪村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创新管理系的专家对前南峪村具体情况进行专门规划,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也对国外名优果树品种的适种土壤、管理条件做了大量科学论证。专家同时对投入与回报进行科学预算,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前南峪村经过林业低碳化的改革,不仅带动了村内经济的发展,也同时改善了当地环境,使得林木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由此得名“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第一,组织和管理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前南峪林业发展中忽视了对林业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将森林旅游资源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盲目投入,导致森林旅游资源被粗放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一些资源失去了原有的欣赏价值。

  第二,前南峪的林业低碳化发展过程中,成本和收益的分配失调引发了发展经济与林业低碳化的矛盾,林业开发者和林业管护者不是代表一方利益,林业管护者主要肩负保护野生动植物、防止乱砍滥伐现象发生等任务,而这一系列保护行为的受益者却是村政府与游客,同时森林游憩业发展的负外部性却是由前南峪村民来承担,不仅没有为当地村民带来进行资源保护的资金动力,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村民的生活。

  第三,低碳旅游在给前南峪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打击,游客空间分布不均而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大自然状态的开发原则,导致旅游资源退化。

  第四,科技投入少,尚未形成长期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植物新品种和优良品种推广种植少,林地复合经营技术落后,林地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物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宝博体育,专利技术科技含量低,难以实施有效保护:生物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少,难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多次增值。

  风景园林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的今天,风景园林规划是改善城市生态和环境,舒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的重点已经边缘化,休闲旅游已经成为生活的重点,风景园林建设在城市的发展中已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找到能够让人们满意或者让专家能够认可的作品,或者非常精品的作品,却是相当的困难。

  1、在我国对风景园林规划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十分欠缺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管理,风景园林规划的领导大多是政府对风景园林规划中临时任命的,对于园林建设的环境没有有效的分析,欠缺功能性和观赏价值。同时,很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能非常差。这直接使得风景园林规划的管理不能有效的实施,监督和管理的能力降低,使得风景园林规划出现很多的漏洞和弊端。

  2、目前,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上,很多城市都存在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有些城市,直接把外地的一些名贵的植物迁入园林中,并不考虑植物对于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以及日后管理所面临的困难,不但增加了园林规划建设的成本,而且还存在了更大的管理隐患。

  3、功能单一和实用性较差是城市园林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在风景园林的植物上面可以发现防护和文化以及知识性等功能,在园林的规划中,希望可以突出表现园林的实用价值,以便配置相关的设置来供人们使用。但是,很多的城市在大力推建风景园林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为人服务的功能,甚至连座椅都很少设置。尤其很多风景园林都凸显出高达宏伟的风格,表面上看起来很气派,但是却无法满足人们休闲的需求,而且大量花岗岩、建筑材料的应用以及脱离了园林本身的特性,它只是成为了意见工艺艺术品,并不是可以供人欣赏,陶冶情操,调节生态的休闲场所,而且这样做,也增加了风景园林建设中所消耗的大量资金。

  1、目前风景园林设计的规划中,大多都是外行人领导内行人,而且个别的领导只是为了升官做准备,此外,在行政管理上不能严格的执行法律法规,在很长的时间里只是为了保住作品而对其随意更改,对城市的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当前的很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都是靠的抄袭和模仿,对于知识产权没有形成良好额保护意识,容易抄袭和模仿他人作品,虽然 ,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制定了相关额法律,但在操作过程中,保护力度远远不够,对于相关的问题还不能得到全面的研究。所以,很多地方的园林建设都似乎大同小异。

  3、科技信息的发展为设计者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设计思维,以现实的虚拟技术和遥感技术等的高科技的应用,对设计在实际的施工进度和实现程度上产生了很多的影响,现代的生活方式为高科技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的要求,然而,很多的设计者,只是把高科技的技术应用在其设计作品中,并没有切实应用在实际的施工中,这样就使得作品和实际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有很大的反差,造成作品和实际景物的脱节,前者与后者没有多大的联系。

  4、很多的大型风景园林工程,比如说广场的建设,综合性公园的建设,通常都是政府干预的绿化建设,是为了获取民心的工程建设,这些建设直接反应了决策人的政绩问题,这样的工程往往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结果将会导致工程上草草结束,施工中滥竽充数。

  园林并不是指栽树种草,它是一种艺术。深入的说,就是在一块地上,以湖水、建筑和植物等为基本素材,遵循一定的规律,创造出让人们玩赏和休闲的生活境遇,是城市建设的标志产地,它是一门艺术,主要是以植物作为材料,而且它是一种立体的时空展现,在设计上,应该以经济和美观为主要的指导思想。

  1、在园林设计上,首先应该准备把握意思,制定科学的方案,把整个项目放置在城市的环境中,结合现实状况对规划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准确的定位,做好各个景物之间相互的协调,注重园林的绿地和周围环境以及和整个城市系统的相互协调,园林规划在布局上要能够承上启下,烘托对比,让景物之间能够相得益彰。园林规划方案确定之后,要从细节入手,设计者所有的心思都要通过细节一一传达。园林设计,作为一种欣赏艺术,随时都受到游人的评论和品味,所以,园林作品一定要经得起推敲。

  2、景观的多样性需要通过植物的多样性来营造。在植物的配置上,形成多种植物相结合的绿化模式。应用植物的多样化、色彩化、生命化来达成美的创意,将立体型的绿化和平面性的绿化相结合,彩色树种和绿色树种相互配置,让绿地能够在四季的变化中,呈现季节的相辅相成和动态的变化,形成更加多样化的环境,优良的植物,贴近自然的营造方式,接近生态化的种植,有效的保护自然,营造完美的生态环境。

  3、要根据地区地域的不同特征,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创意出饱含地方特征的城市园林作品。在满足本地地貌和群落的同时,尽量采用原有的微型生物和动植物,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绿色植被和景观。

  4、风景园林的建设关系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整体的形象问题,目前,市场经济已经向低碳型转变,这样直接对风景园林的地位进行了提高。因此,不管是从现在还是未来考虑,政府都应该大力的开展对风景园林的建设。不断加大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技术和科研研究,并且把风景园林的建设结果融入到对政府部门人员的考核中,并且应该利用媒体进行大力度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绿化和城市环境的认识,并且尽最大可能与当地的社会公益事业和高校相互联合起来,让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更加的深入人心,并且倾听百姓额意见,让大众能够参与进行,这样不止可以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而且还可以倾听到很多好的建议。

  尤其是在每年的植树节,更应该让群众加入园林建设的实践工作里,对此,风景园林的规划者可以预留出一块比较稀疏的空间,以供群众种植。目前,我国对于园林建设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相应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这是很好的现象,各个城市之间可以扬长补短,相互学习,建立更加健全的制度和优秀的工作团队来为园林建设进行服务。

  [1]纪启森.城市园林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8)

  [2]苏桂芳.中小城市园林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

  近十多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园林高职教育也在这个大背景下有所发展,以高职为基层,本科、硕士为中间层,博士为上层形成的高校毕业生似乎为行业的社会需求提供了稳定的金字塔式结构,为园林行业输送了大批基层人才。学校在这些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基本上以满足社会行业和市场需求为根本出法点进行课程设置。以本科专业的为例,园林专业课程分类见表1。从课程设置方面分析,从园林植物的组成、生长环境需求、养护过程与拓展应用等关联课程都开设完全,在高等教育阶段,园林专业知识的培养并没有降低植物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较之于其他要素方面,对植物更为重视。

  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步,在研究领域,园林学科研究方向大多在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资源学与景观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工程技术几个方向,在这些研究课题与项目中,园林植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几十年,随着生态学发展,生态建设被社会广为关注和重视,城市绿地系统因园林植物而发挥的生态效益也一再被重视。园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基于以植物为主要对象的新理论不断提出,新成果不断涌现。植物造景、植物遗传与育种、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在学术研究方面不断地有新发展和新突破。但是,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周期,以树木为主体的园林植物生长周期更长,新品种从研发到应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理论能否最终产生实践意义需要很久才能被证明,源自于学术的理论研究在以工程和技能为需求的园林实践形成难以融合的两个层面。首先,园林专业学生,从在学校学习阶段就轻视植物及相关课程,他们更重视规划设计,精美的构图,不断推陈出新的理念,各种新旧材料的建筑、小品、广场、水景……,各种新软件、越来越精美的手绘效果图,似乎才是艺术;其次,在造园过程中,与植物种植相比,建筑、道路广场、山石水体等工程施工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程度高,作业面相对集中,施工周期短,便于工程项目资金的回笼;其三,植物种植,不管是设计、施工还是管理,与其他工程相比被认为没有技术含量,植物的养护辛苦却又回报低,很多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等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即改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不愿意从事园林植物种植相关工作。高校的学科建设在某些方面也体现出对植物要素的轻视,景观设计、(室外)环境艺术等在专业建设与培养目标上一定要区别于园林,区别的核心就是不以植物为主要对象。占园林绿地比重最大的植物,在高校和行业中,从前沿降为累赘,是社会价值观念的问题、行业的学术问题、也是行政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更是威胁到园林行业和城市绿地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比建筑、道路、桥梁、园林小品等要素,植物是活的生命体,每一个个体的形状、质量、生长发育状况都不相同,不同的群体差别更大。在工程施工方面,如果以建筑或市政的体系、评价标准和模式来评价以植物为主要内容的园林工程项目,对植物要素在园林领域里的重要地位将形成长期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目前在已建成的园林工程产品中有所体现。与建筑市政工程项目有完整的审查、审批、监督和监管部门相比,园林工程项目在很多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审查审批与监督监控程序,园林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也几乎是空白。尽管从部厅局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有不同层次和执行范围,诸如《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镇园林绿地养护规范》等标准和规范,但其法令性、执行力等都不强。园林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的植物,观花、观叶、观果或芳香植物,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室内装饰花卉植物,蕨类、水生、仙人掌多浆类、食虫类植物等等。单是分类,就有很多分类依据,再形成生产、工程施工验收、养护等的标准与规范,植物本身还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等等,目前行业标准难以规范和执行。园林植物不同于农、林业的最大区别在于,植物不仅要健康生长,还要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所以在生产和养护方面注定要比其他产业投入更多的劳动成本。当前我国的园林工程机械化程度仍处在初级阶段,绿化机械设备品种单一,性能、质量和制造水平比较落后,机械化作业程度低、适应性不强、使用性能差,利用效率低等。大量的生产、养护、工程施工过程的作业由人工完成,为降低成本,只能降低劳动力质量的投入,这将导致植物要素对城市环境综合质量的影响降低,最终使植物要素在园林行业、园林行业在城市建设领域不被重视的现象形成恶性循环,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论证中缺乏要求在园林执业资格方面,以《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为例,这个行业标准中一级企业资质标准对专业人员要求为“园林绿化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专职和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这里的园林绿化专业人员,如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他们执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必须参加行政部门的统一考试。部门在执业资格过程中将园林归结为市政专业大类,这原本没有问题,但是具体到考试内容时,虽然提及包括园林建筑、小品、花坛、园路、水系、喷泉、假山、雕塑、广场铺装、驳岸、园桥、码头以及园林设施、设备安装项目,还将植物单独列项,但考试中却几乎没有这些内容。尽管在《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中关于园林专业技术工人也有明确的说明,必须“包括绿化工、花卉工等工种”,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身份与岗位的差异,最终影响技术人员在工程过程中对植物要素的态度。

  科技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中的科学技术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科学综合规划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科技旅游不仅能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辽宁作为我国综合科技实力较强的老工业基地和旅游业较发达的省份,具有发展科技旅游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仅有利于辽宁科技旅游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科技的普及推广,从而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辽宁科技旅游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发方式的创新等加速辽宁科技旅游发展,使其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

  科技旅游是众多旅游形式中的一种,其核心组成部分——科技旅游产品既具有旅游产品的一般共性——审美与愉悦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储存性等,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即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等。虽然求知是大多数人共有的心理追求,但求美更是大多数人旅游的心理渴望。科技旅游能否把“求知”与“求美”成功结合起来,是其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而实现这种结合,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科技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目前,辽宁科技旅游刚刚起步,科技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鞍山等大中城市,其中以大连发展得较好。2005年,大连开展“科普周”活动,旅行社专门规划了科技旅游线路,设计了西部“博览”线;东部“观赏”线;中部“体验”线;工业“探索”线;农业“考察”线和科技“感受”线,囊括了大连现代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老虎滩极地馆大连森林动物园大连科技馆高科技园区及科技企业生产基地等,带动了科技旅游的发展。但从整个辽宁省来看,科技旅游发展得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许多旅游者和开发商将科技旅游产品局限在高科技产品,这使得科技旅游产品的开发大大狭隘化。产品的单一化,又限制了科技旅游的发展。真正的科技旅游应该既可以使人领略高科技产品的魅力,又可以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和对人类古今文化的深层次挖掘。所以,在对科技旅游定义和开发时,应本着广泛科技旅游观念,扩大开发视野。大连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其开发的科技旅游线路已基本涵盖了多种类型的科技旅游项目,而其他城市多数科技旅游项目还只局限于室内场馆式游览,以及简单的科技项目展示,造成科技旅游只火爆一时,难以持久的现状。

  科技旅游与自然风光旅游不同,它不能靠四季自然风光的更迭吸引游客,而主要靠科技展品的不断更新丰富来吸引游人。否则,多年不变的展品会使游人失去新鲜感,最终导致客源流失。随着旅游业进入新的体验时代,科技场馆需要不断给予游客以新的体验和新的技术,这既包括其展示的主体——科学技术要紧跟时代步伐,也包括展示的方式技术要不断推陈出新,激发游客参观的欲望。

  目前,科技旅游的产品营销服务接待商品开发以及适应科技旅游发展的人才资源支持与科技旅游发展的需要差距较大,使得客源市场缺乏有力的指导。这也导致大连等城市科技旅游推出后出现冷冷清清的景象。科技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旅游项目,应逐步推进,理念和服务的推广都需要时间,这种需求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旅游的开发热情。

  从辽宁省科技旅游发展现状来看,科技旅游所占份额并不大。还有很多人对科技旅游缺乏明确的认识,将科技旅游等同于博物馆旅游科技场馆游等场馆参观类旅游。事实上,科技场馆游只是科技旅游的一种,或者说是其中的一类产品。科技旅游更近似于广义的科普旅游,尤其在针对广大的游客群时,科技旅游实质是以普及科学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辽宁省目前还没有一项成型的科技旅游产品,更没有一套完善的科技旅游产品运作模式。因此,要发展科技旅游,必须在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创新。

  科技旅游的价值与灵魂在于其科技性,而其真正内核正在于它所反映的人类科技发展的进程和真实性。信息社会里人们已能从多种媒介接触到多元化的科技内容,但仍然去现代科技馆正在于科技发展的真实性。可见,这种真实性应是开发者所必须具有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更是指通过旅游表达应反映科技发展本质的真实,虽小中见大,却是实质整体典型的概貌。

  科技旅游强调表现科技的先进性,如通过构建虚拟空间模式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客源的丰富多彩的项目,这在国内的主题公园现代科技馆的项目开发中都是保持着领先地位的。

  参与性项目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因参与者不同而产生的结果的不可知性和多样性,这种不确定性对旅游者产生最大的吸引力。因此,融环境项目旅游者为一体的参与性项目是开发项目时必须要考虑的。

  娱乐性强调科技旅游项目能保证足够的信息刺激,重视高潮的安排与充分的情节积累空间。项目的设计不能是呆板地说教式的,要在娱乐活动中提升科技的主题形象,以娱乐的手段来渲染主题,给旅游者较强烈的感受。

  科技旅游发展要强调持续开发,不断出新。一是指无论是新项目的开发,还是原有产品的组合经营,都要注意与其他项目的衔接,与主题的统一;二是项目的开发要与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相一致。

  项目的开发要体现市场的需求变化,项目的组合应该是针对发展新市场,或是巩固老市场。客源市场不同的年龄出游动机出游态度欣赏能力科技文化沉淀等指标分析在项目活动开发的前期要充分调查和考虑。

  科技旅游作为专项旅游的一种,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开发方式。从国内外开发现状来看,目前科技旅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开发方式:

  1.自然现象景观游。它是以有研究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奇异地貌重要地质构造形迹地震与火山遗迹等为旅游吸引物。自然现象景观游更近于我国过去提出的科普旅游,从范围上看,科普旅游是科技旅游的一部分,但这种纯科普性质的自然科考游在我国开展得还不多。

  2.人工科技场馆游。包括科技馆科研院所科学实验基地等,这些科技类场馆一直是很受欢迎的参观游览地,因而目前也是开展科技旅游最主要的载体。科技馆博物馆科技活动中心等强调科学普及与旅游并重,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寓教于乐的原则。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这类场馆还逐渐衍生出休闲娱乐功能,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3.会展科技游。包括科技博览会展览会等,一些大型的展览会,如世界博览会集中展示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科技产品,这将成为一大旅游吸引物,吸引众多游客去现场一饱眼福。

  4.现代科技园区游。包括参观游览一些具有科技性质的工业农业。这种形式的科技旅游涵盖了一部分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内容,如采用先进技术培植的果园一些高科技的工业,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科技旅游吸引物。

  5.科技夏令营。科技夏令营兼顾教育和娱乐,它可以依托以上所提到的各种场所开展,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科技夏令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青少年的活动,而是一种团体科技旅游组织形式。

  辽宁省在运用上述形式发展科技旅游的同时,还要根据科技旅游产品的特点和辽宁省科技旅游发展现状,从以下几方面对科技旅游开发进行创新(如图1所示):

  科技旅游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开发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和产品,在表现形式上应力求新颖,增强参与性,充分发挥科技旅游产品体验性强的特点,从而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重体验”的旅游需求。例如,美国波士顿科学博物馆以角色扮演的舞台化形式来组织科技旅游项目,旅游者在活动过程中以科学家的身份参与科学实验,从理论论证到现场实验操作都要亲身经历。一般来看,具体的互动的项目在吸引力和持续力上有更大的优越性。

  主题开发的形式实际上是针对特定的客源市场开发特定的产品,主题性展示是现代展示设计主流。在科技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开发项目或产品的主题性,如大连“海洋之旅”沈阳“未来之旅”等,把相关类型的场馆联合起来,打造共同的主题产品。另外,应力求做到主题差异化。这主要是针对辽宁省科技旅游项目少,而又严重雷同化的现象。差异化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满足了目标细分市场的需求,取得良好的市场效益,而且有利于深度挖掘主题产品的内涵,形成优势竞争力。

  主题化的科技旅游强调旅游线路的整合,这需要科技旅游景点加强与旅行社的沟通与合作。开展科技旅游较早的江苏省,曾推出“科技旅游热线”,即是科技馆与省内多家旅行社签下协议,共同促销科技旅游产品。对于辽宁省来说,可以把科技旅游产品加进辽宁省旅游景点“总菜谱”,联合科技馆科技产业与旅行社合作,一方面提高本地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拓展外地和境外客源。另外,科技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需要发挥众多科技场馆的“集群效应”把它做大做强。辽宁省科技旅游资源多样,包括各类博物馆实验室科技基地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等近百处,如能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特色,整合为若干条科普游线路,将能够极大拓展科技旅游市场。

  资源的良好运作是科技旅游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为了确保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必须在运作方式上进行创新,实现组织观念管理模式促销模式三大转变。

  科技旅游创新模式指在科技旅游的具体运作方面,可针对辽宁省实际,创新科技旅游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

  辽宁目前尚无名牌科技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应尤其注意塑造自己的品牌。首先,应实现科技旅游产品化。目前,辽宁的科技旅游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产品状态,类型运作方式各异。要实现品牌化,产品必须有一个系统的标准,并在此标准上加以整合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其次,实现制度化。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旅游产品的开发体系。要使科技旅游产品的创新成为一种制度,只有创新才能不断为科技旅游增添活力。而这种创新不应局限于景点景区内部,更需要在行业间以及相关行业内得到扩散。最后,实现产权化经营。这里主要指的是科技旅游品牌的注册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科技旅游的开发与运作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目前,大多数科技旅游景点如科技馆展览馆等还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这种经营模式在景点,景区的经营前期可以有力地促进景点的发展,但一旦形成固定的模式,将有碍于景点的进一步发展。行政资源一旦走进市场,便成为一种市场资源。但这种资源具有一次性和超常性,一旦失去这种力量的支持,景区将急剧走向衰败,很难再次适应市场环境下的运作与竞争。所以,科技旅游场馆应尽快走向市场化。鉴于科技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渐进式推进方式。

  科技旅游景点包括科技馆展览馆等,一般均由政府旅游职能部门负责,这种方式不仅给政府带来相当大的问题,而且政府主导的科技旅游项目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在产品设计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科技旅游的长期发展。实现科技旅游的市场化,要求政府积极进行职能转变和功能定位,从最初的主导变为引导协调和宏观控制,这样既给政府减负,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科技旅游市场份额比较小,政府可以在前期给予相应协助,由政府或相关部门管理转为旅游具体部门管理。但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应将投标赞助活动营销等工作交予企业自身运作。

  要实现市场化经营,主要还要依靠科技旅游企业自身的运作,构建多元化促销模式。从目前来看,科技旅游的促销方式比较单一,多为单体单一项目促销,不利于科技旅游的发展壮大。实现多元化促销,一方面指促销方式多元化,如大连科技馆在2005年3月期间,曾推出免费参观科技馆的促销方式,这样极大提升了人们对科技馆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应实现促销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旅游景区应与旅行社城市其他景点联合起来,共同促销,形成若干条旅游精品线路,达到扩大知名度提高认可度的目的。

  [2] 吴昌南.科技旅游浅探[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5] 李跃军.英国工业旅游景点开发管理案例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3(11).

  科技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中的科学技术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科学综合规划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科技旅游不仅能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辽宁作为我国综合科技实力较强的老工业基地和旅游业较发达的省份,具有发展科技旅游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仅有利于辽宁科技旅游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科技的普及推广,从而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辽宁科技旅游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发方式的创新等加速辽宁科技旅游发展,使其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

  科技旅游是众多旅游形式中的一种,其核心组成部分——科技旅游产品既具有旅游产品的一般共性——审美与愉悦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储存性等,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即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等。虽然求知是大多数人共有的心理追求,但求美更是大多数人旅游的心理渴望。科技旅游能否把“求知”与“求美”成功结合起来,是其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而实现这种结合,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科技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目前,辽宁科技旅游刚刚起步,科技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鞍山等大中城市,其中以大连发展得较好。2005年,大连开展“科普周”活动,旅行社专门规划了科技旅游线路,设计了西部“博览”线;东部“观赏”线;中部“体验”线;工业“探索”线;农业“考察”线和科技“感受”线,囊括了大连现代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老虎滩极地馆大连森林动物园大连科技馆高科技园区及科技企业生产基地等,带动了科技旅游的发展。但从整个辽宁省来看,科技旅游发展得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许多旅游者和开发商将科技旅游产品局限在高科技产品,这使得科技旅游产品的开发大大狭隘化。产品的单一化,又限制了科技旅游的发展。真正的科技旅游应该既可以使人领略高科技产品的魅力,又可以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和对人类古今文化的深层次挖掘。所以,在对科技旅游定义和开发时,应本着广泛科技旅游观念,扩大开发视野。大连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其开发的科技旅游线路已基本涵盖了多种类型的科技旅游项目,而其他城市多数科技旅游项目还只局限于室内场馆式游览,以及简单的科技项目展示,造成科技旅游只火爆一时,难以持久的现状。

  科技旅游与自然风光旅游不同,它不能靠四季自然风光的更迭吸引游客,而主要靠科技展品的不断更新丰富来吸引游人。否则,多年不变的展品会使游人失去新鲜感,最终导致客源流失。随着旅游业进入新的体验时代,科技场馆需要不断给予游客以新的体验和新的技术,这既包括其展示的主体——科学技术要紧跟时代步伐,也包括展示的方式技术要不断推陈出新,激发游客参观的欲望。

  目前,科技旅游的产品营销服务接待商品开发以及适应科技旅游发展的人才资源支持与科技旅游发展的需要差距较大,使得客源市场缺乏有力的指导。这也导致大连等城市科技旅游推出后出现冷冷清清的景象。科技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旅游项目,应逐步推进,理念和服务的推广都需要时间,这种需求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旅游的开发热情。

  从辽宁省科技旅游发展现状来看,科技旅游所占份额并不大。还有很多人对科技旅游缺乏明确的认识,将科技旅游等同于博物馆旅游科技场馆游等场馆参观类旅游。事实上,科技场馆游只是科技旅游的一种,或者说是其中的一类产品。科技旅游更近似于广义的科普旅游,尤其在针对广大的游客群时,科技旅游实质是以普及科学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辽宁省目前还没有一项成型的科技旅游产品,更没有一套完善的科技旅游产品运作模式。因此,要发展科技旅游,必须在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创新。

  科技旅游的价值与灵魂在于其科技性,而其真正内核正在于它所反映的人类科技发展的进程和真实性。信息社会里人们已能从多种媒介接触到多元化的科技内容,但仍然去现代科技馆正在于科技发展的真实性。可见,这种真实性应是开发者所必须具有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更是指通过旅游表达应反映科技发展本质的真实,虽小中见大,却是实质整体典型的概貌。

  科技旅游强调表现科技的先进性,如通过构建虚拟空间模式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客源的丰富多彩的项目,这在国内的主题公园现代科技馆的项目开发中都是保持着领先地位的。

  参与性项目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因参与者不同而产生的结果的不可知性和多样性,这种不确定性对旅游者产生最大的吸引力。因此,融环境项目旅游者为一体的参与性项目是开发项目时必须要考虑的。

  娱乐性强调科技旅游项目能保证足够的信息刺激,重视高潮的安排与充分的情节积累空间。项目的设计不能是呆板地说教式的,要在娱乐活动中提升科技的主题形象,以娱乐的手段来渲染主题,给旅游者较强烈的感受。

  科技旅游发展要强调持续开发,不断出新。一是指无论是新项目的开发,还是原有产品的组合经营,都要注意与其他项目的衔接,与主题的统一;二是项目的开发要与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相一致。

  项目的开发要体现市场的需求变化,项目的组合应该是针对发展新市场,或是巩固老市场。客源市场不同的年龄出游动机出游态度欣赏能力科技文化沉淀等指标分析在项目活动开发的前期要充分调查和考虑。

  科技旅游作为专项旅游的一种,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开发方式。从国内外开发现状来看,目前科技旅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开发方式:

  1.自然现象景观游。它是以有研究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奇异地貌重要地质构造形迹地震与火山遗迹等为旅游吸引物。自然现象景观游更近于我国过去提出的科普旅游,从范围上看,科普旅游是科技旅游的一部分,但这种纯科普性质的自然科考游在我国开展得还不多。

  2.人工科技场馆游。包括科技馆科研院所科学实验基地等,这些科技类场馆一直是很受欢迎的参观游览地,因而目前也是开展科技旅游最主要的载体。科技馆博物馆科技活动中心等强调科学普及与旅游并重,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寓教于乐的原则。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这类场馆还逐渐衍生出休闲娱乐功能,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3.会展科技游。包括科技博览会展览会等,一些大型的展览会,如世界博览会集中展示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科技产品,这将成为一大旅游吸引物,吸引众多游客去现场一饱眼福。

  4.现代科技园区游。包括参观游览一些具有科技性质的工业农业。这种形式的科技旅游涵盖了一部分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内容,如采用先进技术培植的果园一些高科技的工业,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科技旅游吸引物。

  5.科技夏令营。科技夏令营兼顾教育和娱乐,它可以依托以上所提到的各种场所开展,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科技夏令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青少年的活动,而是一种团体科技旅游组织形式。

  辽宁省在运用上述形式发展科技旅游的同时,还要根据科技旅游产品的特点和辽宁省科技旅游发展现状,从以下几方面对科技旅游开发进行创新(如图1所示):

  科技旅游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开发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和产品,在表现形式上应力求新颖,增强参与性,充分发挥科技旅游产品体验性强的特点,从而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重体验”的旅游需求。例如,美国波士顿科学博物馆以角色扮演的舞台化形式来组织科技旅游项目,旅游者在活动过程中以科学家的身份参与科学实验,从理论论证到现场实验操作都要亲身经历。一般来看,具体的互动的项目在吸引力和持续力上有更大的优越性。

  主题开发的形式实际上是针对特定的客源市场开发特定的产品,主题性展示是现代展示设计主流宝博体育。在科技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开发项目或产品的主题性,如大连“海洋之旅”沈阳“未来之旅”等,把相关类型的场馆联合起来,打造共同的主题产品。另外,应力求做到主题差异化。这主要是针对辽宁省科技旅游项目少,而又严重雷同化的现象。差异化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满足了目标细分市场的需求,取得良好的市场效益,而且有利于深度挖掘主题产品的内涵,形成优势竞争力。

  主题化的科技旅游强调旅游线路的整合,这需要科技旅游景点加强与旅行社的沟通与合作。开展科技旅游较早的江苏省,曾推出“科技旅游热线”,即是科技馆与省内多家旅行社签下协议,共同促销科技旅游产品。对于辽宁省来说,可以把科技旅游产品加进辽宁省旅游景点“总菜谱”,联合科技馆科技产业与旅行社合作,一方面提高本地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拓展外地和境外客源。另外,科技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需要发挥众多科技场馆的“集群效应”把它做大做强。辽宁省科技旅游资源多样,包括各类博物馆实验室科技基地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等近百处,如能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特色,整合为若干条科普游线路,将能够极大拓展科技旅游市场。

  资源的良好运作是科技旅游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为了确保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必须在运作方式上进行创新,实现组织观念管理模式促销模式三大转变。

  科技旅游创新模式指在科技旅游的具体运作方面,可针对辽宁省实际,创新科技旅游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

  辽宁目前尚无名牌科技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应尤其注意塑造自己的品牌。首先,应实现科技旅游产品化。目前,辽宁的科技旅游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产品状态,类型运作方式各异。要实现品牌化,产品必须有一个系统的标准,并在此标准上加以整合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其次,实现制度化。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旅游产品的开发体系。要使科技旅游产品的创新成为一种制度,只有创新才能不断为科技旅游增添活力。而这种创新不应局限于景点景区内部,更需要在行业间以及相关行业内得到扩散。最后,实现产权化经营。这里主要指的是科技旅游品牌的注册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科技旅游的开发与运作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目前,大多数科技旅游景点如科技馆展览馆等还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这种经营模式在景点,景区的经营前期可以有力地促进景点的发展,但一旦形成固定的模式,将有碍于景点的进一步发展。行政资源一旦走进市场,便成为一种市场资源。但这种资源具有一次性和超常性,一旦失去这种力量的支持,景区将急剧走向衰败,很难再次适应市场环境下的运作与竞争。所以,科技旅游场馆应尽快走向市场化。鉴于科技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渐进式推进方式。

  科技旅游景点包括科技馆展览馆等,一般均由政府旅游职能部门负责,这种方式不仅给政府带来相当大的问题,而且政府主导的科技旅游项目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在产品设计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科技旅游的长期发展。实现科技旅游的市场化,要求政府积极进行职能转变和功能定位,从最初的主导变为引导协调和宏观控制,这样既给政府减负,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科技旅游市场份额比较小,政府可以在前期给予相应协助,由政府或相关部门管理转为旅游具体部门管理。但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应将投标赞助活动营销等工作交予企业自身运作。

  要实现市场化经营,主要还要依靠科技旅游企业自身的运作,构建多元化促销模式。从目前来看,科技旅游的促销方式比较单一,多为单体单一项目促销,不利于科技旅游的发展壮大。实现多元化促销,一方面指促销方式多元化,如大连科技馆在2005年3月期间,曾推出免费参观科技馆的促销方式,这样极大提升了人们对科技馆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应实现促销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旅游景区应与旅行社城市其他景点联合起来,共同促销,形成若干条旅游精品线路,达到扩大知名度提高认可度的目的。

  [2] 吴昌南.科技旅游浅探[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5] 李跃军.英国工业旅游景点开发管理案例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3(11).

  1、投资大。国际上一个新药物的研制一般需2-3亿美元以上,我国生物制药业虽起点较高,但从基础技术开始新产品研制耗费的资金在5000-10000万元以上。

  2、回报高。生物制药具有高回报的特点。一般来说一种新产品研制并进行大批量生产后的回报大概在10-15倍之间,新产品规模生产、上市2-3年后就可收回本金。

  3、风险大。从刚开始确定生物制药项目开始,到产品临床试验,转化为大规模生产后可能因为各种生产资质到时项目失败,在业内有有句话形容生物制药行业,那就是有100家企业同时进行某种项目的研究,最总成功的也只有5-10家宝博体育。

  4、周期长。一个生物技术产品从头研制,到获得技术开发成功,最少需6-7年时间,再到临床运用、广泛推广还需2-3年时间,可见其开发周期相当漫长。

  5、低污染。生物药品的生产制造一般在常温下进行,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极少,对周围环境几乎不产生污染,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国际上的生物制药的发展是随着生物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美国发明生物技术并被运用生物制药行业,在以后的几年中在生物制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以后,世界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到生物制药行业的研究,并将这个领域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些取得成功的国家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政府在研究经费方面大力扶持,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则凭借政府对高新技术的扶持,准备在最有前景的领域站稳脚步走向最高点。

  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改变科技发展的重点和战略目标,生物制药作为高科技和行业的支柱之一,是各国大力发展和扶持的行业。

  对中国来说,扶持本土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不仅对中国的医药领域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提升中国综合实力,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从生物医学产业分析,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研发力量薄弱,技术是水平落后;另外,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这使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高,相对容易赶超世界水平。

  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之际,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开始大发展。因此在这一新的领域的起步相对于传统行业要来得高,国际上最新的产品,经过几年消化后,我国医药企业也有自主开发和生产的能力。

  与其他的行业相比,生物制造业可以说是生生不息,是最具潜力的医药行业。自其产业化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率以及全球GDP成长水平。

  随着全世界对生物药业需求的增加,以及其带来的效益,全球的生物制药产业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发展速度远超于其他子行业。但是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在整个医药产业领域中占的比重仍不是很高。“十一五”以来,中国在生物科技创新产业化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工程,使中国在这一领域有了好的发展优势。宏观调控下,生物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趋势,生物科技水平飞速提高,重大生物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速度加快,积聚日益明显。“十二五”期间,我国我国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生物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生物医药必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由于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高技术、高投人、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因此,今后应该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加大投人。

  培养科研开发决策、管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人将真正成为最活跃的因素,人和技术的结合将超越资本、设备、土地等生产要素,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竞争武器。生物制药属于知识密集产业,对人才及其素质要求更高。不仅要注意培养新药开发人员的科研水平,更要提高新药开发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必须把新药开发决策、管理水平的提高,上升到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同的高度。在生物制药行业,设备比较落后,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所以在此行业对人员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截至目前,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技术政策,政府从上到下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和政策扶持;国内的国企和私企对生物技术的关注和生物技术的开发;而我国的生物制药领域也汇集了一大批自己培养和海外归来的高学历、高素质的科学家还有企业家,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对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在5-8年,而我国进入生物工程领域的时间还比较短,回报周期还不没有到来。预计在二十一世纪的前期将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大丰收的时候。

  [1] 王飞娟 张爽 王燕.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华章, 2011,(33):344.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涉及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工程学、环境生态、文化艺术、地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汇综合。2011年,风景园林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在此背景下,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要。对风景园林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并探讨农业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方向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内容极为必要。

  随着风景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设置园林、风景园林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高校日渐增多,逐步由农林类院校发展到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各高校对园林学科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各具特色[1]。

  长期以来我国学科划分将风景园林放在不同领域中,学科分化严重,人为分割导致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完整,直接导致了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的分离,造成了学术界和行业界的迷失、偏差。风景园林行业的发。